第14章 摸清孩子的氣質說對話(2)(1 / 2)

你和孩子都要相信脾氣是能改好的。也許你覺得孩子天生脾氣暴躁,但是天生的東西也不是變不了的。古人說的是本性“難移”,但不是“不能移”。孔子有個叫子路的學生,原來也是火爆脾氣,但後來卻成為了一個謙謙君子。如果你設法使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避免了發脾氣,他以後發脾氣的概率就會減少。

其次,引導孩子學會克製。

民族英雄林則徐,為了克製自己的急躁情緒,在書房裏掛了一條橫幅,寫了兩個遒勁的大字“製怒”。你不一定給孩子掛匾,但可以給他寫座右銘或請旁人提醒,在怒火將燃燒時就撲滅它。你也可以告訴孩子在快發火時,默念十幾遍“鎮靜”,不鎮靜下來就不開口說話。還可以讓孩子想象自己正在冰涼的湖水中遊泳,在涼颼颼風雨天的戶外,這叫“以水克火”。

再次,建議孩子學會從生氣中轉移。

如果什麼人或什麼事讓你的孩子大發脾氣,那你可以建議他離開這個人和這個地方。“眼不見,心不煩”,離開以後,怒火沒有了燃料,也自然就慢慢消失了。幹點別的事,做些體力活動,找別人聊聊天,痛痛快快地玩玩遊戲什麼的,也都是從生氣中轉移的好辦法。其實,就算孩子人不離開,思想也可以轉移開。例如在學校和別人爭論得不痛快了,不能離開學校回家,但孩子卻可以把話題扯開,不再談這件事。

最後,引導孩子學會寬容諒解。

這是最徹底的改善孩子暴躁脾氣的辦法。孩子看事情往往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因此需要一種練習,就是猜猜對方怎麼想。父母可以這樣勸導孩子:與人爭論時可能會生氣地想,為什麼對方這麼固執,不承認你的道理;但如果你想想,對方當時不也同樣覺得你特別固執嗎?對方不也同樣覺得他自己很有道理嗎?如果你發現某個人和你說話時態度不太好,你要想到或許他今天正巧有不順心的事情,何必和他計較,反惹得自己不痛快呢?也許別人在某件小事上損害了你的利益,你也可以想想,這件事真的那麼重要嗎?也許在事後看來,它根本算不了什麼。就好比小時覺得非常珍貴的糖紙,長大了你可能覺得它不值分文。如果你把許多東西都看成糖紙,你就會發現為此生氣真是不值得。

要特別提醒的是: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父母千萬要保持冷靜。發火的父母會使孩子更加發火。記住,你麵對的隻是一個孩子——你自己的孩子,而不是要來抓你的“大妖怪”。你可以發泄怒氣,但是不要針對自己的孩子,畢竟孩子的自我控製能力較差。和藹溫柔地跟發脾氣的孩子說話,對他安靜下來大有好處。如果孩子在叫嚷,父母要注意簡化自己的用語,而且平靜地和孩子說話。你可以忽然提出一件新鮮事兒,要孩子和你一塊兒去幹,他就會忘記發脾氣的事。你也可以在孩子耳邊輕聲說些有趣的事,或者開始說故事,孩子很可能會為了聽故事而停止哭鬧。不要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和他理論,他一定聽不進去,等事情過去了,他有一個好心情時,再和他談談,效果會很好。

4.多鼓勵和讚揚活潑型孩子

氣質以多血質為主的孩子,反應靈敏,外表活潑,又叫“活潑型”。活潑型孩子就是享受樂趣和使人高興。他們幽默而喋喋不休,能言善辨且異常活躍,他們積極與人交往,朋友很多,這些孩子充滿了奇思妙想,但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常常是想了不做或半途而廢。

活潑型孩子往往很衝動,做事憑感覺,做了再考慮。他們誠心誠意地信任別人、愛別人,但往往得不到同樣的回報,而他們對愛、認可和被接納看得又極其重要,因此,他們很傷感,易屈從於同伴的壓力,當朋友被叛他們時,他們會將愛轉化為極度的憤怒。因他們善於情緒化,所以較易從失望中掙脫出來,能從壞事情中發現好的一麵,他們愛聽好話,喜用動作表達內心的情感,所以常見他們擁抱或親昵地拍打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