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溫商的骨子裏,可以失敗但絕不能就此滅亡,任何情況下都應該正確地麵對失敗,而且失敗並不是一無所獲,失敗換來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要比成功後的經驗來的更真實一些。失敗了可以總結經驗再做,而失去了創業的熱情,失去進取之心,就徹底滅亡了。溫商對待失敗有一顆平淡的心,失敗了怕什麼,隻不過是從頭再來,有了失敗作墊腳石,走起來路來會更坦然。
敢於承當“失敗”的溫州人做生意考慮的不是“能否成功,失敗後怎麼辦”,而是“值不值得去做,有沒有去做的價值”。如果有利可賺,即使會失敗也要去試一試。在他們看來,值得做的項目,隻要能夠克服客觀存在的一些風險,成功就大大有希望。如遇到一些不可避免,超乎自己解決範圍之外的風險和苦難,導致失敗了,也不會後悔,起碼有了再次進軍的經驗,或者幹脆轉而做其他行業。
※抱著最好的希望,作好最壞的打算
失敗是做生意過程中的一種必然,而滅亡是一種徹底退出。溫州人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能夠做到在戰略上藐視失敗,在戰術上重視失敗。也就是說失敗要努力去避免,但不去逃避。永遠不可能有百分之百把握,失敗了就要積極去麵對,千萬不可以消極情緒去麵對。
※暫時的退出,是為了明天的複出
在生意場上肯定有風險,有風險就會難免失敗。失敗了可以暫時退出,今天的退出是為了明天更好地站在場上,隻要永遠保持一顆積極上進的心,就能奪得最終勝利。但如果一蹶不振,那就徹底與成功失之交臂了。
【一定要摒棄的思維誤區】
◎失敗就是風險,有風險一定會失敗——有風險不一定會失敗,沒風險並不一定就完全可以成功。在溫州人看來卻恰恰相反,沒有風險就是最大風險,有風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一點風險也沒有。
“賺錢這個領域,不應該有性別歧視。”
【財富語錄】
誰說女人不能創業,女人能頂半邊天,男人能幹的,女人照樣能幹!
【溫州人創奇】
美國華裔企業家林敏芝原本是溫州人,1982年,她把兩個女兒留在了家中,自己毅然赴美打工。當時,她買機票的錢都是借的,有人規勸她不要義氣起用事,作為一個已經結婚的女人,遠離家鄉,到美國去淘金絕對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她決定背水一戰,去了就去了,失敗了再回來。
林敏芝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但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到達美國後隻能在車衣廠和餐館打工,做些簡單的工作,一年多的時間裏,她經常受到白眼和不屑。
有了餐館工作的經驗之後,林敏芝決心要創出個樣子來,一年後她毅然開了自己的餐館——“梨園”餐館。餐館開業後生意很紅火,很快,她又在布魯克林鬧市區和曼哈頓的時代廣場開分別在了兩家百貨禮品店。
她的發展速度是很多人沒有預料到的。1986年,林敏芝積累了一定的資本,開始地產進軍,創建了華美地產公司,擔任紐約第一百貨公司的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7年的一天,她得知在河頭鎮有一家旅館於閑置很久,長期無人經營,準備拍賣。她了解到這家旅館雖然看起來有點破,但可利用的麵積還是很大的,地理位置也不錯,緊靠美麗的風景區!旅館附近有名牌商品專賣店一條街!如果裝修一番,必然能吸附近的遊客。精明的林敏芝卻看準了這一機會,買下這個廢棄的旅館。購買後,她花了100萬美元進行重新裝修,把這個昔日破舊不堪的旅館打造成一個環境優雅的“綠景旅館”。
女人也能創業,女人也可以做大事。在溫州人眼裏,創業已經超越了性別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