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危山在敦煌縣南。
《山海經》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圓百裏。在鳥鼠山西,即《尚書》所謂竄三苗於三危也。《春秋傳》曰:允姓之奸,居於瓜州。瓜州,地名也。杜林曰:敦煌,古瓜州也。州之貢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瓜州之戎並於月氏者也。漢武帝後元年,分酒泉置,南七裏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即冀縣,山有石鼓,《開山圖》謂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則鳴,有常應。又雲:石鼓山有石鼓,於星為河鼓,星動則石鼓鳴,石鼓鳴則秦土有殃。鳴淺殃萬物,鳴深則殃君王矣。
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
《漢書》以為瀆山者也。
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
是山也。穀水出其北林也。
荊山在南郡臨沮縣東北。
東條山也。
卞和得玉璞於是山,楚王不理,懷璧哭於其下,王後使玉人理之,所謂和氏之玉焉。
內方山在江夏竟陵縣東北。
《禹貢》注章山也。
大別山在廬江安豐縣西南。
外方山,嵩高是也。
桐柏山在南陽平氏縣東南。
陪尾山在江夏安陸縣東北。
衡山在長沙湘南縣南。
禹治洪水,血馬祭衡山,於是得金簡玉字之書。按省玉字。得通水理也。
九江地在長沙下巂,縣西北。
雲夢澤在南郡華容縣之東。
東陵地在廬江金蘭縣西北。
敷淺原地在豫章曆陵縣西。
彭蠡澤在豫章彭澤縣西北。
《尚書》所謂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也。
中江在丹陽蕪湖縣西南,東至會稽陽羨縣,入於海。
震澤在吳縣南五十裏。
北江在毗陵北界,東入於海。
嶧陽山在下邳縣之西。
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也。
縣即王莽之猶亭也。《尚書》殛鯀於羽山,謂是山也。山西有羽淵,禹父之所化,其神為黃能以入淵矣。故《山海經》曰: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羽郊者也。
陶丘在濟陰定陶縣之西南。
陶丘,丘再成也。
菏澤在定陶縣東。
雷澤在濟陰成陽縣西北。
菏水在山陽湖陸縣南。
蒙山在太山蒙陰縣西南。
大野澤在山陽钜野縣東北。
大邳地在河南成皋縣北。
《爾雅》曰:山一成謂之邳,然則大邳山名,非地之名也。
明都澤在梁郡睢陽縣東北。
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縣西南。其一在郫縣西南,皆還入江。
荊州沱水在南郡枝江縣。
三澨池在南郡邔縣之北,《尚書》曰:導漢水過三澨。《地說》曰:沔水東行過三澨,合流觸大別山陂,故馬融、鄭玄、王蕭、孔安國等,鹹以為三澨,水名也。許慎言:澨者,埤增水邊土,人所止也。按《春秋左傳》曰:文公十有六年,楚軍次於句澨,以伐諸庸。宣公四年,楚令尹子越師於漳澨。定公四年,左司馬戍敗吳師於雍澨。昭公二十三年,司馬薳越縊於蓬澨。服虔或謂之邑,又謂之地。京相璠杜預亦雲:水際及邊地名也。今南陽、淯陽二縣之間,淯水之濱,有南澨、北澨矣。而諸儒之論,水陸相半,又無山源出處之所,津途關路,惟鄭玄及劉澄之言在竟陵縣界。《經》雲邔縣北沱,然沱流多矣,論者疑焉,而不能辨其所在。
右《禹貢山水澤地所在》凡六十。
https://www.biqiugege8.com/book/9242/6631799.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ugege8.com。筆趣閣手機版閱讀網址:m.biqiugege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