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梁啟超同為康有為弟子的歐榘甲,一直力主反清,但他堅信:“洪、楊與其徒黨,起於草澤無賴……稍得土地,即以為安,封王數百,彼此爭功。”他還明確指出:“(洪、楊)一旦得意(成功),其驕橫無禮,貽害眾民,恐有甚於滿清者。”
寫《革命軍》的激進派鄒容,從來都是“反滿複漢”,但他也認定:“太平天國之立也,以漢殺漢,山屍血海,所保者滿人……”
隻有“難酬蹈海亦英雄”的陳天華對太平天國的消亡稍有遺憾:“太平天國有天下三分之二,將要成功,又有湘軍三十萬人,替滿洲死死把太平天國打滅……恨的是曾國藩,隻曉得替滿人殺同胞,不曉得替中國爭權利……”
民智初發之後,大儒錢穆先生講:“……他們(太平天國)隻知援用西方耶教(基督教)粗跡來牢籠愚民,卻沒有根據西方民主精神來創建新基。”此語,最為鞭辟入裏。
堅信科學理念的共產主義者們對太平天國有更清醒的認識。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表示:“他們(太平天國)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他們)不建設民國,而建設‘天國’,這是他們失敗的重要原因。”
共產主義理論家惲代英從兩個方麵論證了太平天國一定失敗的原因:第一,“太平天國”是“領袖的結合,不是主義的結合,隻是‘感情’的結合,而‘感情’是靠不住的……後來北王殺了東王,內部鬧個不休”;第二,太平天國最大的弱點,就是反對文化,造成“知識分子不為所用”。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以鄧力群、華崗、範文瀾為主的馬克思主義知識分子也非常客觀地對太平天國加以評析,指出了導致他們敗亡的狹隘性、保守性、自私性以及貫穿始終的宗派思想、享樂思想和低級趣味。
梁啟超在痛詆太平天國和洪秀全的同時,仍舊大力推崇扶危定亂的李秀成,他滿懷深情地寫道:“李秀成真豪傑哉!當存亡危急之頃,滿城上下,命在旦夕,猶能驅使健兒千數百,突圍決戰,幾殲敵師。五月十五日之役,曾軍(湘軍)之不亡,天也!及城已破,複能以愛馬救幼主,而慷慨決死,有國亡與亡之誌,雖古之大臣儒將,何以過之!……(倘)使以(李)秀成而處洪秀全之地位,則今日之域中,安知為誰家之天下耶!嗚呼,劉(邦)興罵項(羽),成敗論人,今日誰複肯為李秀成揚偉業、發幽光者!百年而後,自有定評。後之良史,豈有所私。雖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亦人傑矣!”
太平天國,於後世而言,它最大的“積極意義”早為梁啟超一語道破:
道(光)、鹹(豐)以後,官吏之庸劣不足憚既已顯,而秕政稠疊,國恥紛來,熱誠者欲掃氛霧以立新猷,桀黠者欲乘利便以覬非分,此殆勢有必至、理有固然者耶!於是,一世之雄洪秀全、楊秀清、李秀成等,因之而起;於是,一世之雄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因之而起。
與梁啟超同為康有為弟子的歐榘甲,一直力主反清,但他堅信:“洪、楊與其徒黨,起於草澤無賴……稍得土地,即以為安,封王數百,彼此爭功。”他還明確指出:“(洪、楊)一旦得意(成功),其驕橫無禮,貽害眾民,恐有甚於滿清者。”
寫《革命軍》的激進派鄒容,從來都是“反滿複漢”,但他也認定:“太平天國之立也,以漢殺漢,山屍血海,所保者滿人……”
隻有“難酬蹈海亦英雄”的陳天華對太平天國的消亡稍有遺憾:“太平天國有天下三分之二,將要成功,又有湘軍三十萬人,替滿洲死死把太平天國打滅……恨的是曾國藩,隻曉得替滿人殺同胞,不曉得替中國爭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