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一切行動聽指揮:有效執行(1)(1 / 2)

一隻表可以報時,兩隻表在一起怎樣確定時間呢?

在我服役的解放軍“紅一師”流傳著這樣一個紅軍長征時的故事:

1935年,中央紅軍長征到了四川大渡河。在前有堵截後有追兵的情況下,如何能占領大渡河上唯一的鐵索橋成為關鍵。

在確定任務和作戰時間後,毛澤東對林彪、彭德懷等眾將領說:我們以聶榮臻同誌的表為準,各部隊天亮前必須到達指定位置。現在大家對表……

對表既是解放軍各級組織經常性的一種活動,也是解放軍作戰訓練中必要的一個環節。在一個有效率的組織中,誰的表準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明確以誰的表為準。這是組織能否具有效率的關鍵。

在這個前提下,指定(授權)一隻報時的表成為必然。

解放軍組織的執行係統是非常明白個中道理的。我們在觀看軍事題材的影視作品時,常看到這樣一個經典鏡頭:無論是大戰之前的總攻擊、總撤退,還是小分隊行動,最高軍事指揮官在行動之前總要說:

我們對表。現在的時間是……

其實,這個時候,誰的表是天文時間已經意義不大。時間在整個執行環節中,已經成為服從於有效執行的工具。在軍隊中,有時為了保密,除去天文時間,作戰部隊還製定了自己特有的時間:作戰時間或演習時間。而這個時間的確定(約定)權力,就在最高指揮官手中。

我們發現,許多企業把執行中“時間”的確定機械化了。他們追求的是怎樣確定準確的時間。其實,時間的準確與否是個相對的概念。

我們可以套用一句俚語:

說你的表準你的表就準,不準也準;

說你的表不準你的表就不準,準也不準。

當然,這裏有個關鍵:誰有權說?

當然是企業的所有者了。

組織運行是個層級管理的體製,任何組織概莫能外。“一切行動聽指揮”,要求組織成員能按組織規定和號令行動。但在一個多層級的組織中,這種號令是如何有效傳達的呢?答案是:授權。

企業作為贏利性組織,其根本目的是股東利益最大化。為達成這種最大化,企業的決策權力在代表股東利益的股東會,股東大會授權公司董事會為公司決策層;這裏有個問題:決策確定了的目標,在組織運作上該由誰來執行呢?答案是:強有力的經營管理層。

從這個意義上說,企業絕對不應該是議會方式的組織,而是一個類似於寡頭的組織。

曾做了幾十年參謀總長,並三戰三勝幫助威廉一世建立德意誌帝國的毛奇,對軍隊統一指揮原則有極深刻的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