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是所有組織麵臨的問題(2)(1 / 2)

學習解放軍並不是我們的專利。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一家著名企業專門組織其管理人員到福建“古田會議”舊址,學習當年紅軍艱苦創業的精神。美國企業也非常推崇紅軍的長征精神。美國軍隊曾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明確提出“向解放軍學習”,並在內部管理等方麵,直接從解放軍的管理理念中汲取營養。

翻開25年來中國本土企業發展史,可以發現,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創造了我們這個繁

榮時代的中國創業代企業家中,許多人都出身於解放軍:聯想的柳傳誌、海爾的張瑞敏、華為的任正非、華潤集團的寧高寧、萬科的王石、華遠的任誌強、廣廈集團的孫廣信、科龍的潘寧、杉杉集團的鄭永剛、宅急送的陳平,等等,可謂星光燦爛。我們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任正非和他的華為,中國的電信革命至少要晚好幾年,中國人也不可能這樣快地享受到電話給生活帶來的便利;沒有柳傳誌和他的聯想,我們不可能這樣快地完成家庭電子革命;沒有王石和他的萬科,普通百姓不可能這樣快地享受到“詩意的棲居”;沒有陳平和他的宅急送,大中城市的商業運轉速度將減慢……據統計,截至2004年底,以營業額計,在中國排名前500位的企業中,具有軍人背景的總裁、副總裁就有200人之多。

今天的企業管理世界,有如20世紀初的中國,各種主義泛濫,短短幾年時間,人類現代管理100年的種種理論爆炸式地引進中國,但“熱鬧的馬路不長草”,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觀念?大多理論之於中國實踐,不是霧裏看花就是隔靴搔癢,正如一位研究中國文化的美國著名學者所言,“沒有任何外來文化能夠獨霸中華大地。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樣的外來人能更好地解決中國問題!”

解放軍的成長發展道路,是中國人在不斷地求強求富探索實踐的失敗和教訓中鋪就的:1840年,西方人用炮艦打開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頓悟,大搞洋務運動,但1895年的甲午海戰,當時位居世界第四、亞洲第一和管帶以上軍官全部經過英國海軍軍官學校培訓,甚至連操作口令都用英語的北洋海師被日本人打敗——中國人的強國夢破滅了,全盤西化、狹隘的民粹主義同樣不能拯救中國……

其實,創建了解放軍組織的共產黨,對建立一支什麼樣的軍隊、如何建立這個軍隊也有爭論。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不僅宣告了共產國際派來指導中國革命的德國軍事顧問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失敗,而且也宣告了照搬國外革命成功經驗的失敗。這時,毛澤東提出,在中國搞革命,不能不研究中國革命的規律。中國企業建設同樣應該研究中國經濟的規律。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樣的企業,也沒有兩種相同的企業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