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最後一個送誰(1 / 1)

最後一個送誰?

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或是明白這其中的貓膩,一定會會心地一笑.

我可以舉這樣一個例子,當一個男人開車同時送三四個女人回家的時候,他會按什麼順序送每個人呢?你首先想到的答案自然是按路的遠近來決定先後順序.但是你知道,很多時候,答案不止一個.

比如,小可參加完同學會,和另外三個女生一起上了某個男生的車.這位男同學,並沒有按先後順序出牌,而是把路線上應該第一個到家的小可留到了最後.當車子路過小可家時,男同學從後視鏡裏看了她一眼,她立即讀懂了他眼神裏的曖昧.直到另外三個女同學先後下了車,小可的直覺告訴她,男同學會邀請她坐到副駕上來,然後一起敘敘舊,或是把她送回家.

結果,第三位女同學下車後還沒走遠,這位心急的男同學連車子都沒啟動,就直接轉回身來,把手放到了後排座位小可的腳踝上,輕柔地問了一句:"冷嗎?"

就是這句"冷嗎"讓小可失眠了,她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每一回想男同學的語氣,都像被紮了一樣心旌搖曳.盡管當時她咬牙拒絕了他換個地方坐一會兒以及送她上樓的請求.

有了這次經曆的小可,很快地迎來了第二次同樣的殊榮:一位年過半百的台灣客戶在她和另外一個男同事、一個女同事之間選擇了最後一個送她回家.他想幹什麼?趁機揩油?送她上樓?小可心亂如麻,這可是她的頭號重要客戶,得罪不得啊!

小可開始後悔,為什麼沒有找個借口跟之前的同事一起下車.每到一處路口,明明可以駛過去的閃爍綠燈,車子卻減速停了下來,悠閑地等待著綠燈變黃,然後才是紅燈.台灣客戶沒有提出任何非禮要求,隻是把車開得很慢,走了一條比較繞遠的路,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聊墾盯宜蘭,在車內曲水流觴的音樂中與小可多待了穿行在夜色中的半個小時.

前者是別有用心的成人遊戲,後者是不動聲色地表露心跡.同樣是最後一個送誰,沒有孰是孰非,隻是一個年輕男子和一個年長者的運用方式不同而已:他把她留到最後,作為車裏四個女人中曖昧遊戲的最佳人選;他最後一個送她,為的隻是跟她多待一會兒,哪怕什麼都不做,因為能做的就隻是多待一會兒.

如此說來,男人最後一個送誰,竟是如此有講究的一件事.第一個下車的女人,未必是路線上最先到家的,可能是最聒噪、最多事、最礙眼的,第二個和第三個下車的女人,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們不在車上.隻有最後一個下車的女人是誰,才最有懸念和猜測的價值.

如果你有機會成為最後一個下車的女人,一定要在把握住機會的同時做好心理準備.路線最靠後未必是最後一個下車的理由,也許隻是合理地迎合了他的心意.男人遠遠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有勇氣,他們也喜歡用一些試探性的小伎倆,透過女人的反應來決定下一步的行動.

不介意發生曖昧關係,就不必拒絕最後一個下車的禮遇;不想得罪這位大人物,就在最後一個下車前盡情地流露對他的敬重,令他為自己的別有用心而汗顏,望著你下車後遠去的背影搖頭苦笑;假如遇到一個羞於表達的男孩兒,體諒他那些小小的心機吧——那些可愛的繞路、為多等一個紅燈而減速、緩慢地起車,以及找了一個諸如"回來時幫我指路"這等可笑至極的理由最後一個送你回家,不妨在他把車泊在你家樓下時,邀請他下車走一走,幫他舒緩一下不知怎樣表白的緊張情緒,然後在微涼的夜風中,給他講這個"最後一個送誰"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