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別:對軍寶具

距離:——

最大捕捉:——

愷撒在澤拉城附近徹底擊潰法爾納克二世。愷撒隨即馳書元老院:“VENIVIDIVICI”(我來,我見,我征服)。愷撒寫給元老院的全部信息就隻有這三個詞,但卻戲劇化地宣告了他的勝利與不可抵抗的力量。將生前部下作為獨立Servant進行連續召喚與敵人作戰,如果魔力充足可以召喚出整個羅馬軍團,足足數十萬人的軍團,騎兵眾多的羅馬軍團其中不乏有未來羅馬版圖的開拓者零星存在比凱撒本人還強,並非固有結界而是真正的召喚心甘情願跟隨凱撒的帝國士兵們,被凱撒氣質所吸引的軍隊們。(無需詠唱咒文,另外不要吐槽並非固有結界,比起原版被廢掉的揮一揮鞭子就會出現數十萬羅馬軍團的寶具.....這已經削弱了。)

由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首先推進,將標槍擲出。同時,擾敵的遊騎兵開始疏散。往往在標槍擲出之後完成疏散,第一橫隊的士兵開始衝鋒,前兩列士兵與敵人用短劍進行格鬥。後麵6-7列士兵投擲標槍。數分鍾後,由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替換,第一橫列後撤休息。輕步兵負責掩護軍團的兩翼與背後,同時還要找回可使用的標槍,補充給撤回的第一橫列。一場戰役通常進行數輪替換。後備兵為軍團的後備隊,一般在戰鬥不需要他們時單膝跪著休息。隻有在戰局僵持不下與軍團撤退時才用得上這些老兵。

羅馬隊列其基本單位為支隊,每個小隊構成一組。將它與希臘方陣混為一談是種極為普遍的誤解。

步兵支隊戰術的出現,使戰鬥合理化:1、防止揮舞武器時遭到阻礙。2、為能迅速移動,各支隊之間留出容納一支部隊通過的空間。3、可以換下傷亡慘重的部隊。4、可以應對敵人的移動。

每橫列40人,縱3人。兩人之間間隔1.8-2米。橫列的各支隊之間留出容納一支部隊通過的空間,各支隊交錯排列。

整個隊列通常由三線列組成。青年兵組成的第一橫列。壯年兵組成的第二橫列。後備兵組成的第三橫列。而騎兵則負責擾敵和衝鋒。

由兩個百人隊(turia)組成一個基本戰術單位——支隊(Maniple),一個百人隊實際為60-80人。一個支隊通常有120-160人,若為成年兵隊,則隻包含一個百人隊。

三個支隊組成一個大隊(Cohort),一個大隊大約有450-570人。包含大約120-160名輕步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壯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時含有一隊30人的騎兵。馬略改革後,每個軍團還有一個第一百人隊,比普通百人隊的建製大一倍,其百人隊長的地位也較高。十個大隊組成一個羅馬軍團(Legion),一般由4500——6000人組成。同時,一個羅馬軍團配有一個附屬軍團,也稱聯合軍團。兩者的建製類似,但是附屬軍團的騎兵為600人,且輔助軍團隨著征召地區的不同也有不同。兩個羅馬軍團與兩個附屬軍團共同構成了執政官統帥的集團軍,由一名執政官指揮。副執政官則可以指揮一個羅馬軍團和一個輔助軍團。

種別:對軍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