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下的經濟學漫想
在托馬斯伍爾夫的《天使,望故鄉》的第一頁“致讀者”中,他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中的每時每刻的總和。任何人坐下來寫出的字,都是拿自己的生活為粘土塑造燒製而成的。這是不可避免的。如傑西在《日落之前》所說的:“當我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我雖然從未和槍支或暴力有過瓜葛,也沒有經曆過什麼政治陰謀和飛機失事。但是,在我看來,我的人生還是富有戲劇性的。所以,也許我能寫一本書,把那種和另一個人相遇的感覺記錄下來。”是的,人生最激動人心的時刻無異於和在某一個地點和某一個人相遇,並建立起一種內心底的連結感覺。
香格裏拉之旅對我來說就是和那些同樣在路上的人建立起《小王子》所說的“馴養與被馴養”關係的一趟旅程。我們每個人都努力把自己經曆的事和見過的人記錄下來,無論是用文字還是圖像還是聲音。它們被小心翼翼的封存在所羅門的瓶子裏。雖然封印是時間的距離,但是總有那麼一個瞬間,我們能借助某個小物件,某個夢醒時刻,某句似曾相識的話,重新進入過去的那個場景,仿佛一切都沒有過去。
無論是緬懷過去,感悟當下,還是展望未來,我們每個人都隻能透過自己的那個小小的透鏡來看這個世界。而經濟學給了我一個獨特的視角,它滿足了我探尋“為什麼”的渴望。這個“為什麼”並不僅僅是“為什麼美國的次貸危機會影響中國的發展”,也不僅僅是“為什麼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價格而同一種商品也有不同的價格”。經濟學不僅僅是解釋經濟活動中如何配置稀缺資源的問題,它歸根結底是在試圖為人們的所想與所做尋求一個答案。
經濟學是“不靠譜”的。它是惟一一門能使兩個立場完全相悖的大師前後坐上諾貝爾獎寶座的學科。它的“不靠譜”在於它是不確定的,它並沒有給所有問題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解釋一個經濟學問題不可能像解釋“為什麼我們不會在地球的飛速旋轉中被拋進那浩瀚無窮的黑暗”一樣簡單,解釋一個經濟學的問題也不可能像得到“86283-2456=83827”那樣確定。因為經濟學是人的科學。人,這個無比精致和複雜的造物,是不可能由那些簡單的模型公式原理來完全解構的。辛波斯卡說,“這樣的確定是美麗的,但變幻無常更為美麗。”我不曾站在橋上望著流水,為一首詩歌而落下淚水。我也無法看著書中的一個數學公式,發自內心的讚歎它的優美。但我會因為經濟學的一個闡釋或拍案驚呼,或黯然神傷,或會心一笑。
經濟學是“無力”的。一個經濟模型的對錯與一項經濟政策的成敗,往往並不取決於它理論上是否成立。因為現實世界是很多很多企業家,政客,警察,城管,罪犯,股民,學生,街邊小販,超市經理,煤炭礦主,無業遊民,富家太太共同博弈的結果。經濟學能夠帶你在知識的海洋裏徜徉,但它不負有支配宏觀的現實力量的責任。
經濟學是“不靠譜”的,是“無力”的,但至少,經濟學能為你認識與改變這個世界提供一個另類的獨特的有趣的視角。它讓你感受和別人交換思想那個蘋果的無窮樂趣,它帶給你在深夜裏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而激動得不能入眠的心情。
這就是這本書想要帶給你的,隻要你願意一同來感受經濟學的魅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