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會發現,姿勢比起語言來,更能傳達出準確而有效的信息。我們曾經看到過很多的人把自己的雙手交叉在胸前,但是卻從牙縫裏一字一句地擠出來:“我不生氣!”
是真的不生氣嗎?他不生氣才怪!
因為肢體語言是先於口頭語言來進行表達的。它來源於人們的直覺,這是身體最為直接的反應,也是我們在對方開口前先進行判斷的依據,對於直覺,它是比語言更為真實的反應。跟著直覺走,留意是什麼讓自己被觸動,慢慢你就能發覺姿勢有悖於話語的細微差別,從而得知姿勢是比語言更為真實反應人的內心的語言。當然,也不排除有的人用一些無聊的,過度的,沒有格調的姿勢來故意表現自己。
姿勢也是一種讓別人容易接受的信號。比如說,當我們聽到對方說:“我親愛的朋友,歡迎您!”這句話時候,往往會感到高興。
如果對方沒有說這句話,而是用一種充滿陽光的燦爛微笑迎接你,大大地張開自己的雙臂來表明對你的歡迎。表明願意接受你這樣的姿勢,會讓你感覺到比語言表明的歡迎更舒服,這種信號比語言更具溫情。
如果對方用手捂著嘴或者支著下巴的時候,這屬於典型的思考者的姿勢。這種行為往往會讓人遠離,試問,你會去打擾一個思考者嗎?當然,答案是否定的,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失去了繼續交談下去的勇氣。
如果對方的身體前傾,則是向你表明了願意傾聽的一種姿勢。特別是雙方進行交談的時候,這種姿勢表明他正在聽你講話,而且對於你現在講的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也有的人說這是一種對講話者肢體上的恭維,表明他將很願意繼續與你交談。這種姿勢好像是在對你說:“我在聽,並且我對你談的話題很感興趣,請你不要停,繼續說下去!”這樣一來,我們將會有了繼續談下去的勇氣。
如果對方在把玩鑰匙,或者轉動手指上的戒指,或者拽自己的衣他,則表明了一種焦慮。這樣的姿勢說明他們想放鬆下來,隻不過,把這些姿勢當成了放鬆的手段。同樣的姿勢還有拉拉耳垂,摸摸下馬,或者用手指梳理頭發。
如果對方掩住眼睛或者嘴巴,甚至於用手護住整個臉孔,捂住自己的眼睛,則是努力不讓自己看到悲傷的事情。
如果抱住自己的頭,這種姿勢是一種天生的,不學即會的絕望的姿勢。這種姿勢我們在球場上經常會看到,往往有人這麼做的時候,表示他們支持的球隊輸了,或者他們看到了讓自己絕望的一幕。
當然,表明肢體語言的姿勢還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
在交流的過程中,如果運用一些友好的姿勢,則很容易讓對方產生好感。若是借助自己的姿勢來刺激對方,那麼很容易就會抓住對方的心。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會發現,姿勢比起語言來,更能傳達出準確而有效的信息。我們曾經看到過很多的人把自己的雙手交叉在胸前,但是卻從牙縫裏一字一句地擠出來:“我不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