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1 / 1)

西藏素有“觀音之淨土”、“佛陀之天國”的別稱,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西藏人,大都信仰佛教,麵對嚴酷的大自然和沉重的負擔,自然會想到尋找物質以外的精神慰藉。他們認為現實是苦海,要遭到生老病死的折磨,由於種種因緣在六道輪回中無休止的往返。為脫離苦海,必須斷除輪回業力、皈依佛法、通過六度即:布施、技戒、堪忍、精進、禪定、智慧,才能脫離苦海達到彼岸,香巴拉就是他們憧憬的天堂。

“香巴拉”是藏傳佛教和苯教共有的一個古老語彙,指一種人神共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想淨土,位於遙遠北方的極樂世界。

著名的藏族學者阿莽班智達曾說:香巴拉是人類持明的聖地,位於南贍部洲的北部,其地形是圓的,狀如八瓣蓮花,中央是王宮。

藏傳佛教各派的高僧、大德們都認為,在岡底斯山主峰附近的某個地方。有個叫“香巴拉”的神秘所在,香巴拉曆代法王掌管著由九百六十萬個城邦所組成的幸福王國。

另外,藏族學者曼隆古魯、曲傑覺丹紮巴提出了這樣的觀點:香巴拉在西藏的西南方,印度北方邦的北部某處,可能是雪山環繞的一處神秘世界,也可能在地球附近的某個空間。

“香巴拉”是藏語的音譯,又譯為“香格裏拉”,其意為“極樂園”,是佛教所說的神話世界,為時輪佛法的發源地。佛學界認為香巴拉是一個虛構的世外桃源,是藏傳佛教徒向往追求的“理想淨土、極樂世界、人間仙境”,也稱“壇城”。

藏傳佛教格魯僧眾普遍認為:宗喀巴大師不會死,他暫時去了香巴拉天國居住,總有一天會重返人間。所以,在他園寂時,未選定轉世靈童。

在四世班禪傳記中,也有記載:昔日班禪羅桑確吉堅讚當他修習密宗圓滿後,進入了香巴拉佛境,他由天國重返世間時帶來了,“羌姆”金剛神舞,借以鎮壓魔鬼、酬謝神靈,教化有情眾生積德行善,脫離苦海,進入香巴拉極樂世界。

《香巴拉道路指南》一書中,詳細介紹了香巴拉就在地球附近的某個空間。

拉薩的黃昏再次降臨,大昭寺的鍾聲也悠悠地如約而至。

夏雪坐在窗前,忽然從沉思中驚醒,慢慢轉向我:“陳風,母親又一次在我思想中出現了,她告訴我,香巴拉之城在羅布寺等著我們呢!”

這已經是她第十一次如此告訴我,之前的十次,有時是在淩晨驚醒的夢裏,有時是在黎明醒來後、深夜入睡前,然後她就無比清醒地凝視著向南的窗戶,“羅布寺、窩拉措湖都在等著我,我必須去,一天都呆不下去了。”

在最近的三周內,她探訪了拉薩附近所有與傳說中的香巴拉之城有關的寺廟,虔誠拜訪過近四十位古稀藏僧,幾乎查遍了藏傳佛教典籍中與香巴拉有關的資料,一直都在為南下羅布寺做著最後的準備。

於是,我隻能放手讓她去,而我自己留在拉薩等“北疆第一賞金獵人”王帆的回話。她說過,已經找到叔叔的親兒子陳塘,不日即將帶回來。這件事同等重要。沒想到,夏雪一天都呆不下去了,終於帶著一名向導提前起身。

結果,她竟然以一種匪夷所思的方式失蹤了,讓我如坐針氈,即刻南下,開始了揭開香巴拉之城秘密的黑色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