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大明地師》全集

作者:齊橙

公元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

專權的張居正死了,愛打仗的戚繼光死了,愛找權貴麻煩的海瑞也死了,萬曆皇帝和朝臣們吵架吵煩了,窩在11裏不再上朝,開啟了“不郊不野不朝者30年”這樣的奇葩時代。

時間依然流逝,街市繁榮太平,普通百姓熱衷於談諧、聽曲、旅遊、博弈、狎妓、收藏、花蟲魚鳥……

熙熙攘攘中,沒有人知道在大陸的另一端,歐洲人正在揚帆出海,探索世界;觥籌交錯間,也沒有人關注在極北之地,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正在厲兵秣馬,覬覦大明的萬裏河山。

蘇昊,一個後世的地質學家,穿越到了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府豐城縣一個農家秀才的身上。

且看我大明地師如何叱吒風雲,打造一個民富國強的新時代。

第001章大旱

公元1589年,明萬曆十七年。

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7年前,改革家張居正死了。在他死後2年不到,萬曆皇帝派人抄了他的家,張居正的長子自縊身亡,家人或被餓死,或遭流放。

2年前,名臣海瑞死了,死前還惦記著自己欠了戶部5錢銀子。海瑞死後,後知後覺的朝廷追贈海瑞太子太保,諡號忠介。

1年前,良將戚繼光死了。戚繼光戎馬一生,晚年卻因受張居正案所累,被罷了薊鎮總兵之職,調任廣東鎮守,落個家徒四壁的慘狀,鬱鬱而終。

而早在3年前,不過才20幾歲的萬曆皇帝便以自己“頭昏眼黑,力乏不興”為由,暫罷了朝會。幾年來,萬曆不時以舊病複發為名,拒絕上朝。朝臣們見到萬曆的機會越來越少,直至開創了“不郊不野不朝者30年”這樣的奇葩時代。

名臣死了,良將死了,皇帝也懶得上朝了,但社會卻依然在發展,甚至於發展得比以往更加繁榮。

據史家考證,也就在這個時期,人們的生活觀念由勞作轉向了享受,於是,唐伯虎之畫,永樂之剔紅,宣德之銅爐,時大彬、龔春之紫砂壺,都成了人們追捧的時尚。

在中國人的傳統中,有“柴米油鹽醬醋茶”這開門七事,到了萬曆年間,變成了談諧、聽曲、旅遊、博弈、狎妓、收藏、花蟲魚鳥這所謂“新開門七事”。

熙熙攘攘中,沒有人知道在大陸的另一端,歐洲人正在揚帆出海,探索世界;觥籌交錯間,也沒有人關注在極北之地,建州女真首領**哈赤正在厲兵秣馬,覬覦大明的萬裏河山。

史學家感慨說,這是明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文學家稱讚道,這是市井文學最為繁榮的時代;經濟學家把這個時期稱為中國資本主義萌芽之初;後世的草根憤青則扼腕長歎,言必稱:如果給我一次機會……

就在這紛紛擾擾的憧憬與怨念之間,一個來自於後世的靈魂墜落凡塵。

……

史載:明萬曆十七年四月,南畿、浙江、江西、湖廣大旱……

江西布政使司,南昌府豐城縣,位於城南的折桂鄉龍口村。

“大家都跪好了,一會聽我的號令,一齊向井龍王磕頭,不許笑,不許喧嘩,惹惱了井龍王,打不出水井,大家今年都準備吃觀音土過年!”

一個差吏模樣的人站在一群匍匐在地上的百姓麵前,趾高氣揚地指揮著,也許是因為天氣過於炎熱,他的腦門上全是汗水,臉色也顯得異常地陰沉。

這名差吏名叫鄭春,是豐城縣衙裏一名普通的典吏,不過,在百姓麵前,他可就是了不起的官差了,到村裏來這十幾天時間,村民們不得不好吃好喝地伺候著他,稍不如意,他就要發飆,時不時地把知縣老爺和村民家的女性家眷掛在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