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根據自己無矛盾的邏輯對世界作出某種解釋,但是你怎麼能判定自己的邏輯是否正確呢?當然隻能根據自己的邏輯。我看不出怎樣能找到問題的答案。哥德爾定理還有另一層意義上的隱喻。“我們無法理解自己的思維的。”這是一個需要謹慎分析的命題。怎樣才叫“理解”呢?對此可以有種種不同的解釋。對於“理解”的解釋依賴於我們去理解的方法。也許禪宗的這種說法不無道理,我是無法理解我自己的。

結束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達本書從怪圈開始回到了層次的自相纏繞。這本身就是一個巧妙編織而成的圈,是由各種怪圈構成的圈。在這個圈裏我們討論了形式係統、思維以及它們與現實世界的相互關係。我們的思維結構是以形式係統為基礎的,是對現實世界的反映。但是禪宗的基本信條之一就是理性的思維是無法把握世界的,真理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

在禪宗的教義中包括大量悖論性質的內容。這些教義反對理性思維的邏輯而推崇超越理性的悟性。禪宗總是反對信賴語言的表達。在他們看來,一旦用語言說出了某一個事物,就是在它和世界的其他部分之間劃了一條界線,你就是人為地割裂了世界,於是就會陷入迷途。

可以說禪宗的教義是極端的總體論。總體論認為世界是結合成總體的,對於事物隻能從總體上去把握,而不能簡單地看成各部分之和。但是禪宗卻走得更遠。它們認為世界根本就不能分成各部分。一旦將世界分成各部分就會失去悟性。禪宗認為悟性就是這樣一種狀態,使醒悟者本身與世界其他部

分之間的界線歸於消失。可是對於一個人來講,這種界限怎樣才能消失呢?難道不就是死亡嗎?

當然思維的邏輯並不是不可打破的。看了埃舍爾的傑作《白天和黑夜》(圖15)就會有入要問:“這是真正的飛鳥和田野嗎?這是真實的白天和黑夜嗎?”對於這些問題是無法按照思維的邏輯來回答的。埃舍爾很喜歡創造那些按照邏輯分析是自相矛盾的畫。例如在《另一個世界》(圖14)中,麵麵就以相同的形式來表現真實和不真實的世界。

《三個球》(圖16)這幅麵也是發人深省的。每個球作為世界的一部分都包含了世界的其他部分,同時又被包含在世界的其他部分中。我們可以在畫麵上看到每個球相互反映,也反映出書桌,關於三個球的畫以及畫它們的畫家。與此同時桌麵又把它們統統反映出來。這暗示著世界上事物之間無窮的聯係。這就像佛教故事中的“因陀羅之網’,它彌漫在整個宇宙中。它的水平線穿越空間,垂直線縱貫時間,交點則是每一個實體,它們是一顆顆晶粒。“神靈”的光輝照耀並穿透每顆晶粒。而每顆晶粒不但反射著來自每顆晶粒的光芒而且也反射著整個宇宙中互相反射的光芒。

於是在我的頭腦中浮現了這樣的圖像:每一個重整化的電子中有虛的光子、質子、中子、介子……而在每個光子中又有虛的電子、質子、中子、介子……

我還想到了另一幅圖景:每個人都反映其他許多人的思維、他們每個人又反映別人的思維,一個無窮無盡的係列……

對於自己會有一天不再存在的意識,也許是一種最大的矛盾。從—個層次上講,當你脫離自己,把自己看成一個認識對象時,這種意識是完整的、很自然的。但是從另一個層次上講,意識到的一切都是以某種方式嵌入我們的思維中來,否則就是不可理解的,因此個人的不存在就使這種意識變得毫無意義。

這種不相容性是兩種觀念的衝突。一種觀念認為世界和我是統一的,關於我不再存在的說法隻是術語上的矛盾。另一種觀念則認為,我隻是世界中的一部分,我是要死的,而世界沒有我仍將繼續存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