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宮歎

天色漸暗,在長風中飄來的短笛嗚咽聲中,一輪淺金色的明月漸漸從東方浮起。

紅顏綠腰,桃花柳絮,端得都是風情萬種,要不然怎能迷了無數人的心眼。

在長安的月色下,那些紙醉金迷的聲色裏,有一種聲音永遠是那麼孤寂愁怨。

那是搗衣聲,“噠噠噠噠”的一聲一聲,似乎永遠都不會停止。

三十年了,三十年。

時光是如此迅猛的襲殺,這種襲殺一寸寸透進了肌膚,融進了骨血。這雙手搓洗著衣物已經過去了三十年,即使曾經豐滿嬌嫩,如今也是滿目瘡痍。

不知道在這深宮裏,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若是命該如此,也莫強求了。”她喃喃地說,將目光漸漸放到了不遠處的水麵上,努力的想看清眼前的一切。

太液池水被月光鍍上了一層銀色,月影倒影在水中,隨著水波輕輕晃動,有薄薄的霧氣遊蕩在水麵上,景象寧靜而安逸。無論如何,有些事情到今夜終於可以結束了。

(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生的種種煩惱,就如這明鏡,若非被置於這塵世鏡台之上,如何求的垢埃蒙身?如此看來,這世間的煩惱多是自尋!”

謝瑤環微蹙娥眉,語聲中滿是喟歎。

“這六祖慧能的禪悟之言,如何會出現在牆上?這鏡子……莫非是麵透光鏡?”正在巡視的薛子規在偏殿發現了正對著一麵巨大銅鏡發呆的謝瑤環,好奇心不禁使他湊上前去。

“啊,不錯。”謝瑤環被薛子規嚇了一跳,回首見是他,微微一笑算是打過招呼,“此等奇鏡,其鏡麵微凹,將光反映到白牆上,背麵圖案卻如能透過般顯現出來。”

“聽聞這等奇鏡都不過尺餘,大小玲瓏有致,而這一麵顯然……有些過大。”薛子規用手比劃了一下。

“是啊,這一麵可是高五尺九寸,寬四尺,與尋常銅鏡比起自然是大上許多。而且它麵若驕陽,金光閃閃,背若圓月,清輝可鑒,四周花紋古樸,意趣盎然。嗯,的確與記載中的頗為相像。”

“咦,姑娘此言何意?”薛子規聽得謝瑤環如此說,不僅微微訝然,目光中多了幾分詢問的意味。

“薛大哥可知這是什麼鏡子?”謝瑤環麵上透出幾分神秘,“這是傳說中的秦鏡!”

“秦鏡!”薛子規瞪大了眸子。

“是啊,傳說這秦鏡可是大明宮得名的由來哩!大明宮原名為永樂宮,是太宗皇帝為高祖興建的夏宮,工匠們在挖大殿的地基時,突然地下放出了耀眼的金光,工匠們不敢再挖,便去稟報了太宗皇帝。太宗親臨工地,命工匠們繼續挖下去,結果挖出了一麵巨大的古鏡。太宗向房玄齡、魏征等人詢問此鏡的來曆。魏征說這麵寶鏡就是著名的秦鏡,原藏在秦始皇的鹹陽宮中,傳說它在夜晚能大放光明亮若白晝,還可照出臣下的忠奸,映出國運之興衰,而且更主要的是,這秦鏡預示著江山永固,是上天賜下的神物。但始皇暴政,秦鏡便在鹹陽宮中神秘的消失了,期間曆經數朝,都沒有再出現過。為此魏征向太宗皇帝道賀,說秦鏡的再出是天賜的吉兆,天賜明鏡高懸,可助國運之興。可是太宗聽後,卻推開麵前秦鏡說:‘朕要此鏡何用?朕早就得到一麵勝於秦鏡千萬倍的明鏡了!’薛大哥可知太宗皇帝為何如此說嗎?這段典故很有名哩!”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太宗皇帝讚魏征是他一麵高懸的明鏡。”薛子規接口說道,“為記君臣們明鏡之會,太宗皇帝改永安宮為大明宮。大明宮竣工後,太宗皇帝以秦鏡為鎮宮之寶。可是據說在先帝之時,因為先帝……嗯……縱於玩樂、不理朝政,這秦鏡就神秘的消失了。所以先帝曾一怒之下,把大明宮改名為蓬萊宮。可是——”薛子規頓了一頓一板一眼的說道,“薛某眼前的這麵鏡子,絕對不會是那傳說中的秦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