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一裏餘,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見春季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來赴之。一歲中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三秦記》

【鯉魚居】

“‘魚躍龍門’是說鯉魚跳過龍門即可成龍,寓指一舉成名出人頭地,考試高中且居榜首。在解試(科舉程序中的第一級。科舉考試程序大體分為地方考試和京師考試。唐及五代稱“解試”和“省試”。)前點上這樣一道‘鯉魚躍龍門’,果然是討個好彩頭!”史無名拊掌而笑,別人皆道縣太爺在為即將到來的解試能為朝廷選拔出更多的人才而歡喜,心中無不暗暗稱道,其實在座的隻有李忠卿知道,他是為了盤中的那條鯉魚。

“據說是真正的黃河鯉啊!”

李忠卿聽見史無名喃喃,覺得頸筋都跳了幾跳,於是他別過了頭去。

又不是你去考試,點什麼“躍龍門”!

這桌在縣中最好的酒樓“鯉躍居”辦置的酒席,名義上是為明日將要風餐露宿嚴格監考的縣尉大人而辦,但為什麼點的都是某人喜愛的菜色……真是不得而知。

唐代縣級解試,一般由縣尉主持。朝廷的體製,一縣設兩個縣尉,李忠卿是武舉出身,這主考之事本也用不到他,可是他的同僚——另一位張姓縣尉近日突然告病辭官而去,而州裏一時間也沒有人可以補缺,所以今年這解試主考就由李忠卿做了。

李忠卿麵色鬱鬱地看著史無名歡欣鼓舞地把筷子伸向那條可憐的鯉魚,內心十分不平。身旁坐的是自己的同僚,縣丞、主簿再加上幾個縣中有名望的文人達士,雖然表麵上都和自己笑麵迎對,但是李忠卿能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出一絲不屑。

武夫、毛頭小子——這定然是他們在心中對自己的評價。其實也怪不得別人如此想,因為縣中的二位縣丞也都是飽學之人,完全可以做得這個主考,退一步講,即使他們不行,還有史無名這位縣太爺可以用。可是不知為什麼,史無名如同中了邪一般,一門心思地要李忠卿負責這次的解試。

“今年這解試,交與忠卿你,我才是最放心的!”

李忠卿從小就禁不得史無名磨,所以當時就應允下來,可是看到眼前的情景,他有些後悔起來。

李忠卿暗自著惱,但臉上還是擠出了笑容,與眾人推杯換盞、虛與委蛇,隻是在桌下趁機狠狠踩了史無名兩腳。

“大人放心,明日之試,在下定然會讓它妥妥當當滴水不漏,縣大人辛辛苦苦地出了考題,可謂殫精竭慮,而之後的閱卷,在下也一定會竭盡全力,不負重托!”

“那是一定,李大人年少有為……”

“縣令大人也是才高八鬥……”

一片官場上的堂皇之餘。

史無名苦笑,明日的文題自己還沒有想好——李忠卿的話分明帶了諷刺催促之意。而之後提到的閱卷更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一摞摞的試卷能讓人看得腦袋發大。雖然自己今年不用主持解試,但還是要去主持縣學的考試,看李忠卿這一肚子的氣,隻怕是解試的試卷也少不得自己來看。於是乎,抬眼望去,前途可謂一片昏暗。史無名歎了口氣,默默地收回了自己發痛的腳趾。

【解試考場】

唐代的解試一般在每年的八月舉行,這是在州縣舉行的考試,隻有在解試榜上有名的考生才能有機會一探龍門。清晨,當街鼓聲還在大街小巷中回響,天色僅有微亮之時,那些來自縣裏各地的考生們就已經等候在考場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