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擊捕快(1 / 3)

第一章

深秋季節,層林盡染。

在千年古城滿城西麵的陵山山道,林木蔥鬱,清晨的霧氣還未散盡,樹葉上雜草間還有凝露,顫顫巍巍的將滴欲滴。

忽然雜草間奔出野兔來,林間也撲啦啦驚起一二隻鷺鳥,盤旋了一下,朝著遠處的山林飛遠了。

山南側的山道上,此刻奔來十五六騎快馬,看樣子騎手的騎術都十分了得,待奔近些才發現,原來是一隊縣衙的捕快,領頭的捕快一身紅色皂衣黑色滾邊,腰纏黑色百層帶上掛著腰刀,餘下十幾騎清一色紅色對襟衙衣,腰間都掛著腰刀,有幾個纏著捆索,顯然是準備拿人用的。

為首的此人,是滿城捕快二班總班頭,姓蔣,人稱黑臉蔣三。蔣總班頭生的那是頗為彪悍威武,圓臉濃眉,尤其是一雙眼睛很是犀利凶狠。蔣三是地道滿城人,早年大明朝崇禎年間就在滿城縣衙混了個雜役,幫著夥房買菜買柴的,沒有誰會賄賂一個雜役,那些年也就窮的和乞丐差不多,就這樣混了很多年。

大明崇禎完蛋後,先是大順朝從保定派了個縣令來,屁股沒坐熱就在某一個夜裏跑了,過幾日滿清旗人就趾高氣揚的進了縣衙,然後是牢裏關滿了血性的漢人,天天拉出去一批也不見回來的,也不知道是生是死,反正大街上城門口都貼著安民告示剃發令,留發不留頭。但縣衙裏三班衙役倒安穩的很,因為班頭帶頭剃發穿了新的衙衣,蔣三當然沒有二話,好歹縣衙裏管飯,誰是縣老爺都一樣混事。

這六年來蔣三似乎撞了大運,先是和捕快二班的班頭混的爛熟,那心眼兒也是變得越來越活絡。有了班頭的賞識,就有了機會能屁顛屁顛跟隨班頭外派跑腿,這蔣三很會買乖,得了銀兩也是悉數孝敬班頭,就算有了些碎銀也總是約齊了一班衙役去滿城最大的酒莊望雲樓喝個三兩,外帶聽個小曲啥的,所以混的人緣極好。也是合該蔣三走運,三年前捕班和快班搞合並,那年的總班頭在緝捕朝廷欽犯時候送了命,逃跑速度極快的蔣三卻有幸受到縣令賞識被提為捕快二班的班頭。人走了順運真的是擋也擋不住,翠花樓也算是滿城頗有知名度的去處,就算是在保定府也是響當當名號,各級官吏明來暗去的也時有光顧,然而就是這樣的地,這蔣三也不知道使了什麼招,居然將頭牌姑娘也能娶了去,就在離縣衙不遠喜滋滋的安置了一個家,小日子過的越來越滋潤。當然這一切除了對縣爺比較聽話外,為人圓滑且心狠手辣也是一個原因。

前日蔣三當值,吳縣令遣了親信長隨喚蔣三去了後衙書房,這是蔣三莫大的榮耀,因為後衙一幹人等是進不去的,弄的蔣三進了內衙說話都說不太利索。吳縣令私下給了蔣三一個任務,就是這幾日留意好滿城西南的陵山和北城外的眺山,近日有鄉紳遣莊丁前來密報,言稱山中有匪眾集結操練軍事,圖謀不軌。如今是大清順治七年,南方還有前朝政權,西南也有許多軍事勢力沒有歸服。滿城這裏比較敏感,保定督府就近在咫尺,就連巡撫的撫衙也隻離滿城就不到三十裏地,一有個風吹草動的,想瞞也瞞不住啊,萬一有匪眾在滿城山中作亂,吳縣令的腦袋怕是不保,故此著力對蔣三勉勵一番,要其率精幹捕快進山查訪。

作為捕快二班的班頭,手下管著百十號兄弟,蔣三感覺夠威風了,別說那些鄉民了,就是衙門裏那些個雜役捕快,平時見著蔣三都是點頭哈腰的巴結,茶水酒錢有人孝敬,時不時的還有些灰色收入,比如有犯案的苦主求關照啊,鄉裏田地契約糾紛啊,捕快二班裏總需要有人跟著去處理,好處就多多少少會有,蔣三小日子說實話過的舒坦的很。但人啊就他媽的有時候會犯賤,好了還想好,很多人就是死在不知足上。

蔣三有二個要好的哥們兒,當然是少不了那一套的,比如沐個浴啊焚個香啊啥的,有嗎?這個倒還真沒有,但殺個雞喝個酒,說一些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同生共死等等嘰嘰歪歪的還是有的,老話叫拜把子,稱兄道弟閑暇時候常聚一起聽戲喝酒,關係不錯。一個是兵房典史,姓孔,據說是萬世先師孔子的後裔,長的是一身腱子肉,騎射刀槍功夫縣衙裏人人都翹起大拇指,那真的是了得,可以說在滿城,孔典史說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了。可惜清順治年間還沒有設武舉,因為那些年滿人從遼東入關橫掃中原,八旗兵將因軍功而得爵位的不計其數,所以不再有武舉,孔典史隻得在滿城縣衙混了個典史,很是屈才。別看孔典史身手了得,其腦袋瓜子還特別好使,聞聽蔣老弟要進山辦這樣一個差事,在一次酒足飯飽時候就和蔣三氣定神閑的咬耳朵,說了些不可貪功見好就收諸如此類的話,但看來是沒有效果的,不久後就得到了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