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絕不輕言放棄(1 / 2)

目標一明確就要開始行動,而且要鍥而不舍。德田先生是在日本大阪大學附屬醫院就診時確定了要上大阪大學醫學係學習的。這一目標定下來之後,他就立刻付諸實踐。

當天下午,他就到北野高中聯係轉學事宜,卻沒有成功,他沒有放棄,第二天他又到今富高中聯係,結果聯係成了,他馬上回家向父親表明轉學的事,征得父親同意,實現了他的第二個目標。

德田是一個認準了目標就一往直前的人,大阪大學醫學係畢業以後,他當上了醫生。

在醫院工作期間,德田對醫療界的弊端感觸尤為深刻。他認為要想改革日本醫療事業的現狀,就必須建立不受宗派勢力支配的新型送院,並以此體現醫療的真正作用。

於是,德田先生決定自己辦醫院。目標一定下來,他就立刻行動起來。他既沒有資金,也沒有抵押品和保證人,一切都要從零開始。但是,德田先生沒有被困難嚇住,空手開始了奮鬥。1971年1月,德圈先生開始有了正式創辦醫院的設想,從那時起,他用了3個月的時間,完成了對建築用地的調查。德天不僅從數字上掌握了大阪的單位人口與診療所及病床的比例、急救車的市郊出動率、住宅患者的循環周期等實際狀況,而且還認真地聽取了居民的呼聲。

通過詳細的調查,他發現大阪府管轄的鬆原市與大東市是醫療網點最稀少的兩個地區。最後他把交通較為方便的鬆原市定為第一院址,開始征尋地皮。為此,他利用值夜班後的休息日和下班後的時間到處奔走。到了5月份,他在靠近鐵南大阪線的河內天美車站的對麵找到了一處非常適宜的地皮。這不是準備出售的土地,而是一塊卷心菜地。它位於鐵路沿線,而且離火車站很近,人們在火車站就可以看見這個地方。作為醫院的地址,條件很好,土地的主人也很通情達理,願意把土地賣給他做醫院。

可是,德田就連買地的定金都沒有,現在最緊要的問題就是籌措資金。在德田的建院計劃裏,地皮、建築、設備、醫療器械等在內,預算總額為1.6億日元。可是德田既沒有私人資金,也沒有可抵押的東西,連個有錢的保證人也沒有。他到銀行貸款,沒有人貸給他。這時他才恍然大悟,原來銀行隻把錢借給有錢人,它不給沒錢人提供貸款。怎麼辦?如果貸不到款,雖然好不容易得到卷心菜田主人的照顧,一切還將化為泡影。“我要辦醫院,我要辦醫院”,德田一邊想,一邊從這家銀行跑到那家銀行,四處奔波。可哪家銀行都不願為他貸款。德田深感徒勞,但他想到或許有一家銀行會貸款給他。於是他就抱著一線希望詳詳細細地擬定了一份建院所需1.6億日元資金的收支計劃,一直忙到深夜。

也許是德田的誠心感動了天地吧。8月的一天,當他無意中翻開報紙時,突然有一則消息跳人了他的眼簾,內容是關於“尼克鬆衝擊”問題,仿佛隻是這則消息使用特大鉛字排印似的,它緊緊地吸引著他的視線。報紙上說,這個“尼克鬆衝擊”將使金融也發生急劇變化,用戶對資金的需求,可望有所緩和。由於設備過剩,大企業不大可能繼續向銀行借款,銀行方麵認為將資金借給中小企業不大保險,這樣一來,貸款的對象就會大大減少。“這是個極好機會!”於是德田又開始每天去銀行,連新設的支行都找遍了。因為新設的支行韭務會較少,說不定對德田的話會感興趣。德田終於在新設的支行中,找到了一家似乎有點指望的銀行。他立即把建院的收支計劃遞了過去。在計劃裏不僅注明了單位人口所需床位數,包括現有床位數、不足床位數、外地患者住院人數,還注明了請求保險菜單的單價、設備、償還等籌款項,連當地居民生活的生活狀況也寫得詳細具體。“就是銀行調查也沒有這麼詳細的”。對於德田那詳盡的資料,銀行方麵也感到驚訝。因為對方所需要的各種數據,在德田那份隨手提出的計劃裏,可以說是應有盡有,綽綽有餘。也許是同意這份計劃吧,關於貸款的交涉進展的頗為順利。也就是說,那時,德田抱著一線希望,毫不灰心地製定的計劃起了作用。到了這年年底,德田終於得到了購買地皮用的1800萬日元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