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了很大的名氣,醫學界的內部人士自然懂得技術上的巨大進步在醫療上所起的作用,而病人和他們的家屬也一樣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到出色的治療效果。

研究室的病人一直非常多,甚至還有從附近的幾個省專程過來的,有了這樣好的平台,文清的名氣慢慢傳了出去,就是謝鋼也曾有過幾次商界的朋友通過他找文清看病的。

這一天,劉遙過來找文清,“我三姨媽患椎間盤脫出好幾年了,這幾天症狀特別重,我先請嚴主任看過,他建議做微創手術,讓找你幫忙看看。”

“好,讓病人到診察室,我檢查一下。”文清放下了手中的書,微笑著走出辦公室。高主任現在每周隻為研究室指導一些高難度手術,再出兩天門診,她雖然還是研究室的副主任,但已經獨立負責研究室工作一年多了。這一年時間,她不斷成長,如今的文清已經是醫院優秀的業務骨幹兼中層幹部,工作的磨煉使她慢慢將儒雅、幹練完美結合,言談舉止得體,落落大方。

走廊裏,劉遙的媽媽和三姨媽等在一旁,見了文清,都有些不自在,當年,在劉遙和文清的分手談判上她們見的最後一麵並不是那麼愉快的。若是可以避開,她們也不會來這裏。

隻要想做微創手術,在省內就避不開文清,因為省內現在隻有附屬醫院開展了這項先進技術。若是去首都當然可以,但那樣無論是從經濟還是精力時間等都很不值得。

劉遙聽了嚴主任讓他們過來找文清的建議後,倒不似兩位老人這樣顧慮,硬是拉著她們過來了,“文清不是愛計較的人,你們不要想太多。”

果然文清很熱情,“阿姨,你們來了,先去診察室吧,我看看情況再說。”

檢查結束後,文清告訴他們,“我和嚴主任的看法一致,阿姨的情況適合做微創手術。”然後她將微創手術的一些特點向他們仔細講解了一番。

於是劉遙的三姨媽辦理了住院手續,住進了病房。

文清每天都要提前一個小時到病房,將全科所有的病人看一遍,這天她走到劉遙的三姨媽床前時,也如對其他病人一樣,詢問了病情變化,又笑著叮囑她說:“不要緊張,等術前檢查結果都出來了,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就可以安排手術了。微創手術最突出的優點就是術後恢複特別快,幾天後就可以正常活動,住院時間也短。”

三姨媽點了點頭,她看看屋子裏的另外兩名病人,想說什麼又沒有說。

兩天後文清正在辦公室裏看書時,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年人敲門進來了,見了文清熱情地上前握手說:“我是劉遙的三姨夫,我們見過一次麵,文主任你還記得我嗎?”

文清確實不記得了,她在認人方麵一直很弱,劉遙家的親戚又太多。若不是她和劉遙最後一次爭論是因為三姨媽,後來分手談判時三姨媽又表現突出,她也未必能記得她。但她笑著問好,“三姨夫,你好!”

讓了座,兩人閑聊幾句,文清知道三姨夫這時候過來是為了明天的手術,病人和家屬在手術前都是很焦慮的,這也是正常現象,於是她笑著做了一些講解,“您就放心吧,手術很安全,微創手術的愈後也都不錯。現在,隻要讓病人好好休息,放鬆身心就行了。”

“文主任,謝謝你對我們這麼熱情,過去,我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別計較。”三姨夫笑著說,然後將一個紅包放在文清的桌上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