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禪門第一書 碧岩錄

頌古詩的極品

禪文學的奇葩

最權威的以禪悟禪的專著

《碧岩錄》全稱《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亦稱《碧岩集》,是宋代著名禪僧圜悟克勤大師所著,共十卷。書的內容即重顯禪師的百則頌古和圓悟的評唱組成。每一節的具體結構是:一、垂示,即對該則的案例提示綱要,加以引介。二、列出公案案例,其中夾注著語或評語。三、對該則案例加以評唱。四、列出雪竇重顯的頌古詩,其中亦夾注著語或評語。五、對頌古詩作解說性評述。

此書撰成後,在禪林享有盛譽,向有“禪門第一書”之稱。雪竇大師的頌古百則,向來被認為是禪文學的典範之作。而圜悟大師的評唱,與原詩可謂珠聯璧合,使得本書成為禪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過去,很多參禪者從書進入禪悟之門,也有很多參禪者因此書墜入野狐劫之身。故向來視若拱璧者有之,付諸一炬者有之,真可謂醍醐上藥,既能殺人,亦能活人。

雖然網上各種佛教資訊浩如煙海,洋洋大觀,但據筆者所知,迄今還沒有一部《碧岩錄》,因此筆者特將這部書的文本加以新式標點上網,(版本係依據《續藏經》第二編第二十二套,略去了夾注的部分)供喜愛禪學與禪詩的朋友閱讀。這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禪詩及欣賞。酌之不竭,挹之彌甘。隻要潛心涵詠,自可於欣賞頌古、評唱的同時,領略到禪詩禪語的無窮風光,從而心花頓發,頓悟真如。

言生居士謹識。 二○○○年二月

原書序

序一

至聖命脈,列祖大機,換骨靈方,頤神妙術,其惟雪竇禪師。具超宗越格正眼,提掇正命,不露風規,秉烹佛鍛祖鉗錘,頌出衲僧向上巴鼻。銀山鐵壁,孰敢鑽研,蚊咬鐵牛,難為下口。不逢大匠,焉悉玄微。粵有佛果老人,住碧岩日,學者迷而請益,老人憫以垂慈,剔抉淵源,剖析底理,當陽直指,豈立見知。百則公案,從頭一串穿來;一隊老漢,次第總將按過。須知趙璧本無瑕纇,相如謾誑秦王。至道實乎無言,宗師垂慈救弊,倘如是見,方知徹底老婆。其或泥句沉言,未免滅佛種族。普照幸親師席,得聞未聞,道友集成簡編,鄙拙敘其本末。時建炎戊申,暮春晦日,參學嗣祖比丘普照謹序。

序二

自《四十二章經》入中國,始知有佛。自達摩至六祖傳衣,始有言句。曰“本來無一物”為南宗,曰“時時勤拂拭”為北宗,於是有禪宗頌古行世。其徒有翻案法,嗬佛罵祖,無所不為,間有深得吾詩家活法者。然所謂第一義,焉用言句?雪竇、圓悟,老婆心切,大慧已一炬丙之矣,嵎中張偉明遠,燃死灰複板行,亦所謂老婆心切者歟?大德四年庚子,四月初八日癸醜,紫陽山方回萬裏序。

序三

《碧岩集》者,圓悟大師之所述也。其大弟子大慧禪師,乃焚棄其書。世間種種法皆忌執著,釋子所歸敬莫如佛,猶有時而罵之。蓋有我而無彼,由我而不由彼也。舍己徇物,必至於失己。夫心與道一,道與萬物一,充滿太虛,何適而非道?第常人觀之,能見其所見,而不見其所不見。求之於人,而人語之,如東坡日喻之說,往複推測,愈遠愈失。自吾夫子體道,猶欲無言,而況佛氏為出世間法,而可於文字言語而求之哉!雖然,亦有不可廢者,智者少而愚者多,已學者少未學者多。大藏經五千餘卷,盡為未來世設。苟可以忘言,釋迦老子便當閉口,何至如是叨叨!天下之理,固有不離尋常之中,而超出於尋常之表。雖若易知,而實未易知者。不求之於人,則終身不可得。古者名世之人,非千人之英,則萬人之傑也,太阿之劍,天下之利劍也。登山則戮虎豹,入水則亡蚊龍,人之知之,盡於是已。然古人有善用之者,乘城而戰,順風而揮之,三軍為之大敗,流血赭乎千裏。是豈可以一己之所能,而盡疑之哉。自吾聞有是書,求之甚至。嵎中張氏,始更刻木,來謀於予,遂讚而成之,且為題其首。大德九年歲乙已,三月吉日,玉岑休休居士,聊城周馳,書於錢唐觀橋寓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