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眾星共之”的“共”念拱,有圍繞、相向的意思。“為政”是把持政治。誰是為政者?一國的領導人。“為政”的“政”,朱子在《集注》裏解釋說:“政之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為言得也,得於心而不失也。”“政”就是正邪的正,正確的正,“政者,正也”。“正人之不正”,人有不正的地方,我們把它正過來,這叫為政。
《論語》裏有一章講“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季康子是魯國三家大夫中最大的一家,他把持朝政,治理得不好,所以他向孔子問政。“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說,“政者,正也”,政治是什麼意思?就是公正無私。為政者守住公正,給大家做個好榜樣,“子帥以正”,子是對季康子的尊稱,你能夠“帥以正”,帥是表率,給大家表演出正的樣子,以身作則,誰敢不正?整個國家就正了。你把持朝政,你正了,大家都正。“己身正,不令而從”,你不用下命令,大家都跟著你學,都會做得正。如何得正?要“為政以德”,用道德。所以正的標準是德,符合道德的就叫正,不符合道德的就不正。
朱子解釋,“德之為言得也”。“德”字當得講,“得於心而不失也”,你真正按照道德而行,你就能夠得民心。不失民心,你就不失天下,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關鍵是為政者自己要行得正,這叫“為政以德”。
孔子用了個比喻,“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朱子解釋說:“北辰,北極,天之樞也。”北辰是北極的意思,有古注把北辰作為星的名字,可能是北極星,但是好像有點牽強。朱子這裏說的北極,是指方位,是“天之樞也”。樞就像門的中軸,門之所以能開關,因為有軸,門繞著中軸轉。這裏是指地球北極與天空相對的地方,那一個空間就叫北辰。
我們的地球在轉,我們看到天上所有的星星都圍著北極這個方向在轉,所以北極指向的空間就好像一個門的中樞、中軸,所有的星星都圍著它轉,它“居其所,不動也”,就好像門的軸,它不動,門在動,圍著軸在動。“眾星共之”的“共”是相向的意思,“言眾星四麵旋繞而歸向之也”,所有的星星圍著北辰這個空體,這個中軸在環繞。用這個比喻來形容人君、領導者,就好像北辰一樣,眾星是比喻他的大臣和百姓,為政者、領導人能夠“居其所”而不動,所有的臣民圍繞著他轉,就是擁護他。為什麼?因為他“為政以德”。
朱子說,“為政以德,則無為而天下歸之,其象如此”。為政者行得正,用道德來修養自己,就能夠得到無為而治。無為是什麼?他不起心、不動念,更不會想去做一些什麼事,他無為,他不用起心動念做什麼事情,自然得到天下人歸仰。為什麼?這是一位聖王。這是用北辰來比喻這個相。
我們中華老祖宗的文化就是重德行,《大學》裏講,“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無論你是國家領袖、天子,還是庶人(一般普通老百姓),都要以德為本。我們以德為本,“本立而道生”,根本正了,一切都正。所以身修而家齊,家齊而國治,國治而天下平。為什麼?因為天下都是圍繞著一身在轉的。就像一個圓,身是圓心,家國天下是圓周,我們的身正了,整個圓都正了;身擺得不正,整個圓周也就跟著不正。
正己修德民信而敬
我們的身其實還有一個圓心,就是我們的心,“心正而後身修”,我們的心如何正?格物、致知、誠意,放下貪瞋癡的煩惱,我們的心就正。我們有所好樂,就不得其正,好樂是貪;有所忿懥,就不得其正,忿懥是瞋,瞋恨、不高興,都是瞋恚心;有所恐懼,有所憂患,也不得其正,恐懼憂患是愚癡,不明因果、不明事理才會生出恐懼憂患。所以把貪瞋癡放下了,我們的心才正,身才修。一正一切正,心一正,身、家、國、天下,全都正。為什麼?身、家、國、天下,完全是我們心中所現物,所謂“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唯心造”。我們的心能造天下萬物,所以心正了,萬物都正,這叫格物。格物的格是什麼意思?正!萬物都正了,叫格物。怎麼格?從心裏格,格除我們心內的物欲煩惱,我們的心就正了,萬物也就正了。這個道理非常深,真正悟明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原來修???、修身、為政,都是一件事情,不是不同的事,是同一件事,一修一切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