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第一個選擇(2 / 2)

“放手!”斜刺裏突然射出一道勁風!

顧小冬如果不鬆手,勢必被那勁風切斷手腕!趕緊將手一縮,卻見一條青色巨蟒盤纏於古樹之間,此刻露出猙獰麵目,呼嘯而出!顧小冬也不多話,恐傷了巨樹靈根,飛身躥下樹去,嚴陣以待。

那青蟒長約數十丈,竟有水桶一般粗壯,渾身青色鱗片,光滑堅硬,卻與叢林混為一色,棲息潛藏之下肉眼較難發現。它將巨尾纏於古樹,大半個身子昂然立於半空,一副睥睨天下的傲然之姿,巨目中射出陰狠的凶光。

顧小冬心知,這青蟒既能口吐人言,修為必是千年以上,無論是先前攔截神識,還是後來射出的勁氣,都表明其實力遠超自己,此刻青蟒的傲氣確實有資本。但那又如何?顧小冬與玄武化神之境仍有一戰之力,還怕你這一條長蟲?

隻是這裏稍有不同的是,釜簡之道似乎並不能使用。

那青蟒見顧小冬雖然弱小,卻立於在地麵全無懼色,心下不禁有些好奇,便問道:“既然取不得果實,卻又不逃,這是要等我動手麼?”

顧小冬道:“我知這是幻境,無主之地。這裏的一草一木,應可隨意攀折,雖然有先來後到之說,但也有達者為先的道理。你雖能口吐人言,卻不懂得做人。”

青蟒嘿嘿冷笑:“哦?那倒是要向你請教一下做人的道理嘍?”

顧小冬也冷哼道:“請教?好,我先教你什麼叫請教!”

“說深了……隻怕你也不懂,就給你講個故事吧。宋時有一名臣,名曰楊時,被後人尊為龜山先生,曾官拜‘右諫議大夫、國子監祭酒、龍圖閣直學士’等職,程頤的學生。程頤是什麼人?乃是‘明道先生’程顥的胞弟。這兄弟二人拜宋代思想開山鼻祖‘濂溪先生’周敦頤為師,此後勤奮不輟,共創洛學,為‘理學’奠定了基礎,被所世學儒尊為‘二程’……說多了你也記不住……”

“卻說楊時到河南府向程頤求教,當時程頤正在睡覺。楊時不敢驚擾,便立於門外等候。時值隆冬,天氣寒冷,天上竟下起雪來……等到程頤一覺醒來,屋外積雪盈尺,楊時早就凍成了一個雪人……”

“這便是程門立雪的故事。說這個給你聽是什麼意思呢?是要告訴你,你既然是請教別人,那就要拿出請教別人的姿態來,你這一副傲慢的樣子,是請教的態度嗎?”

青蟒左右翻著眼皮,自然聽明白了顧小冬的“說教”,卻有些腦羞成怒,冷冷道:“我活了一千五百多歲,難道還真的要聽你這黃口小兒的說教不成?”

顧小冬麵目鄙夷之色,不慌不忙地道:“我說你不懂做人,自然是對的。達者為先的道理你果然是不懂的。我問你,你比之孔聖人何如?”

“哦……孔子?”青蟒感覺腦力有些不夠用……

“孔子,儒學的創始人。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個。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戰國時被其弟子整理記錄,便有了傳世經典《論語》……”

“那……那又如何?”青蟒果然有些敗下陣來的感覺。

“卻說孔子帶學生遊曆晉國時遇到一個七歲的小孩兒。那小孩在路上玩耍,擋住了孔子的馬車。孔子便教訓道,你不該在道路中間玩耍,應該給馬車讓路。那孩子卻道,老先生你看我擺的是什麼?孔子一看,原來是‘過家家’,也就是在地上用碎磚碎瓦堆了一些城池和房舍。那孩子便又說道,你說是車給城讓路,還是城給車讓路?”

“哦……當然是車子給城池讓路了。”青蟒不由接口道。

“孺子可教也!”顧小冬點頭道:“果然,孔子下了馬車,當著他學生的麵,向那七歲的孩童深深揖了一禮道,七歲懂禮可做我的老師!”

“啊?竟有此事?”青蟒大驚失色。

“那神童名叫項橐,這段佳話最早記於《戰國策》,後世之人尊他為“聖公”,不信的話可以去翻翻書啊。唐代還有一首詞《高士詠·項橐》,我背給你聽聽?”

太項冥虛極,微遠不可究。

稟量合太初,返形寄童幼。

孔父慚至理,顏生賴真授。

泛然同萬流,無跡世莫覯。

……

那青蟒聽顧小冬一番言辭,沉吟半晌,卻降下巨大身體,化出龍身,現出四爪,生出龍角,伏於顧小冬麵前,深深垂下碩大的頭顱,沉沉道:“青龍感悟真言,此前冒犯賢達,還望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