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帶著陣陣涼意從賈魯河上吹來,河麵上,水波蕩漾,一隻隻帆船駛過,河岸邊的波浪頓時大了許多,嘩啦啦地拍打著河岸。
船隻漸漸地越走越遠,帆船變作一個個白點,消失在河岸兩側如雪般飄舞的蘆花叢中。
李亭坐在河畔楊樹下,厚厚的枯葉像地毯一般,令人十分的愜意,李亭手裏拿著一支蘆花,一邊輕輕輕撫手背,一邊漫無目的的看著四周。
秋高氣爽,天高地闊。
這裏是如同鏡麵般平整的平原之地,一眼望不到邊,遠處,還能看到有人在田野裏收割著豆子高粱等秋天的作物。
看著中州平原之地,李亭心裏卻難以平靜下來。
他本不該是這裏的人,他是穿越來此,附身在這個李亭的身上。
他來到這裏已經有五天了,他一直暗暗的觀察,慢慢的回憶,也漸漸知道了周圍的環境。
這裏是開封府陳州西華縣賈魯河畔的一個村子,因為村西架設一座橫跨賈魯河的木橋,所以叫李橋。
李橋人和河南許多地方一樣,是兩百年前從山西洪洞縣移民到這裏來的。
兩百年的時間,李橋也漸漸大起來,人多起來,整個村子現在有五十多戶,差不多兩百多人。
在這附近來說,這裏已經算是一個很大的村莊。
這個李亭,雖隻有十五歲,在整個西華縣,早已經赫赫有名。
兩年前,也就是崇禎九年八月,賊首老回回、許文衝、王九仁、王成龍等率匪徒幾十萬,紮下連營連綿幾十裏地,寇略西華北麵鄰縣扶溝等地。當時,左良玉將軍從鄢陵率兵攻打這些匪徒,這些匪徒被左良玉將軍打的潰不成軍。有一部就從扶溝縣往南逃竄到西華縣來。
在扶溝西華交界之處,賈魯河畔之東,有一禹王廟。當時從扶溝逃來的匪徒有五十多人,帶著他們搶來的糧食,財物,盤踞禹王廟內,整個西華百姓皆驚恐不已。
而這時,剛好李亭和他的堂弟李玉在那裏玩耍。為保護李玉,李亭從匪徒手中搶過一把镔鐵刀,殺的這幫匪徒哭爹喊娘。據說當時李亭殺了有二十多人,剩下的那些匪徒,不是被趕到冰冷的運糧河,就是逃竄的無影無蹤……
一戰成名,尤其是在西華縣一帶,當時隻有十三歲的李亭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人甚至說他是劉通轉世。
劉通,又稱劉千斤,就是西華人,將近兩百年前,就曾帶著西華的流民在湖北鄖陽一帶造反。
當時朝廷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劉通一夥的造反鎮壓下去。
盡管劉通早死了,不過關於他的傳說,在當地久久流傳。
有人說,劉通曾經舉起鄖陽縣衙門前的千斤重的石獅子,雙臂一晃,足有千斤之力。
其人膽子大,力氣大,就連他小時候也是悍勇無敵。
而李亭,正是和劉通一樣,力大無比,悍勇無敵。
此事之後,李亭雖然年紀不大,但在西華一帶,也是無人敢招惹,就連縣衙裏的公差,見到李亭也是要繞著走。
可是天有不測風雲,李亭前些時日,騎著他從匪徒那裏搶來的青鬃馬,四處溜達,誰料想,竟從馬上摔落下來。
一下子,李亭就昏迷不醒。
李家找了好多郎中,求醫問藥,可是郎中們紛紛搖頭,都說無藥可救。
他的母親李郭氏求醫問藥,又四處燒香拜佛。西華縣裏的女媧娘娘廟,城隍廟等等全部拜過一遍,尤其是在禹王廟,更是長跪在那裏,求禹王爺饒恕李亭曾經年幼殺人過多的罪過。
也許是禹王爺起了作用,五天前,李亭終於醒轉過來。
他已經不是以前的李亭,而是擁有了一個現代人思想和以前生活記憶的李亭。
但是,為了徹底搞清楚狀況,這五天來,李亭一直不怎麼出門,每天就是聽著父母的嘮叨,說著他以前的故事。
就連村子裏,很多人都不知道李亭已經醒來。不少人覺得他母親再也不去燒香拜佛,甚至還以為他們已經開始做最壞的打算呢。
也就今天,他才出門,一是理一理混亂的頭緒,二呢,主要看看這個他家鄉的大河,賈魯河。
賈魯河,又名小黃河,運糧河。發源於鄭州一帶,經中牟至朱仙鎮,在朱仙鎮往下過扶溝、西華、淮寧,最後到商水周家口附近彙入沙河。
而賈魯河、沙河、潁河周家口之地交彙之後,東南出河南入南直隸太和,然後至潁上彙於淮河,可由淮河向東經洪澤湖到京杭運河的樞紐——淮安。
明清兩代,賈魯河、沙潁河成為江淮與河南東部平原連接乃至北上京師的輔助通道,這就是明清中原運河的南段。
經過這段運河,糧食可以從南方輸送到河南,甚至能將南方的商品北上山西,西去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