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節(2 / 2)

就算當上了皇帝,那又如何,難道有人真地能夠活一萬歲嗎?到頭來,其實還不是帝業王圖,皆成大夢?

便連曾經一統六國的秦始皇,派出多少方士求醫問藥,尋找著海外地仙山寶島,最後又剩下了什麼?文治武功俱稱鼎盛的漢武大帝,北擊匈奴,南擴萬疆,最後也不是難逃一死?

可是他也不想去取消這項傳承千年的製度,不管萬歲是如何的虛假,朝官知道。每一朝的帝王都知道,可是他們卻需要這樣的一個精神麻醉,江山日暮,老年人更喜歡沉緬於往事,有的時候,他也會在疲倦之餘。一個人坐在空蕩蕩的皇宮之中,想象些往日的輝煌,沉浸在千世萬世基業永固江山流傳的美夢當中,看著那些人前人後趾高氣昂的大臣在麵對自己的時候。卻隻有一個個跪在自己麵前山呼萬歲,這種尊崇與高高在上的感覺,誰又能擺脫。

可是他沒有想到,也讓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明知道他的前途一片光明,他還年輕,還有大把的時間好走。蔣琬卻請求暫時離去,要覓一僻靜之地為情兒治傷。

所有人都大跌眼鏡大為不解,而太子一黨卻是心中歡喜無限,走了就好,妳這一步走出去,就再也不是朝庭命官,再要殺妳,可就沒有什麼人會注意的了,他們巴不得蔣琬離開,朝中好少一個絆腳石,也好減了昭王那邊的一份實力,妳這一去,可再也回不來了,別說三年五年。也許隻要一年,這朝中就形勢大變,誰能說得準。李泯還有多少時間好活?㊣思㊣兔㊣網㊣文㊣檔㊣共㊣享㊣與㊣在㊣線㊣閱㊣讀㊣

京城變幻多端,曆來都是風雲莫測,也許一夜之間。巨富之家就成貧寒之士;今日的帝王明天就會成為曾經日日在自己禦階之上跪拜臣子們的階下囚……

天要變,誰也攔不住。也沒有人能猜準,如果能猜準,他就是聖人了。天下還有什麼事。可以放在心上。

對於蔣琬的離朝,太子一黨極力支持。說這是人之常情,治病救人乃第一大事。日後再為朝庭效力不遲。李溫斜眼看向李穆,李穆卻一直低垂眉眼,不知道在想什麼。本來應該是他第一個站起來反對地,可是此刻聽著朝堂之上不絕的爭吵之聲,他卻詭異的一言不發。

李溫本能的感覺到一陣奇怪,隻是對於能趕走蔣琬,這件事無論從哪裏看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也就未細想,仍是竭力支持蔣琬離開。李溫支持,他屬下的臣子自然見風觀影。紛紛跟上,而李穆那邊,大家看昭王都沒有出口,自己自然不便亂說,第一次集體城口不言。這下整個朝堂,除了少數幾個聲音,竟然全是支持蔣琬離開。

世事就是如此奇妙,本來李溫是蔣琬的敵人,可是卻大力支持蔣琬地這個舉動。世間沒有什麼敵對朋友,隻有利益,在自己的利益上。假的也可以變成真的,真的也可以說成假的,如此不合理的要求。滿朝文武,反而紛紛出言讚賞。蔣琬自提出奏表之後。便退回原位。不發一言。隻是嘴角邊泛起一抹冷笑,這個結局。早已經在了他的意料之中,否則他也不可能在此時提出離開。

在那些大臣們心中眼裏,區區一個小小地婢女算得了什麼,死了也便死了,哪裏及得上自己的前程萬裏錦秀將來……怎麼能拿一個婢女的傷病便枉顧國事?舍棄君王朝堂而去就著一個卑賤的婢女。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行,足可誅其九族也讓人沒有話說。

看著下麵這一群嘈雜的人群,李泯隱藏在冕琉之後的眼睛隱隱帶上了一層怒氣,為了自己的利益,他們完全不理會這些,即使再說不通的事情,到了利益麵前,也可以隨口鄒出上百句讚賞之詞。

幾乎大部分人都在支持蔣琬的決定。另一部分人則陷入沉默,李泯看著下麵地這群衣紫飾金的朝庭高官,心中忽然升起一股無力之感。就算他是一國帝王,也無法讓這些人違背他們的利益去做事。這是千古不變地鐵律,利益高於一切。

他當然也知道這件事情背後是誰下的手,指使血霧樓的主人是誰?隻是這些,他偏偏不能說,穩定壓倒一切,他並不想因此就廢黜太子的東宮之位。既然不能廢,那麼自然隻有留下,可是一旦這種震憾人心的消息傳出去,太子居然買通刺客刺殺和親使臣。隻怕要在民間舌起一陣恐怖的旋風,很多有心人也會利用這個機會打壓太子,興風作浪,就算自己不下詔,太子還能做得下去麼?

因為如此,他對蔣琬是有一絲內疚地,這在以前,是絕不可能地事,隻是他終也老了,人老了,心也就柔軟了一些,以前很多看起來普普通通地事,現在也覺得應該溫和一些。

他的確有權利指責蔣琬以及眾臣,就算他要將蔣琬下獄,都沒有人會說他什麼,可是這些年,他更多地已經是想的日後之事,從小他就雄圖偉略,不甘心做一個平凡的皇子,及至即位之後,大力進行改革。也算頗有成效,尤其是成功的瓦解了四大世家在朝一手遮天的局麵,是他平生最為得意的事情。

隻是昔年的那些手段,雖然是為國之將來,卻也狠了一些,陰了一些,就算隻是一個蔣家,誅連九族,甚至一些朋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