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壓法。切壓法是指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切按穴位的一種操作方法。俗稱爪切法。切壓法多用於頭麵、手足部及皮肉淺薄處的穴位,如高脂血症中醫分型選穴診治的內關、解溪、內庭等。切壓法具有導滯通絡、鎮痛消炎等功效。切按時用力須輕柔緩慢,逐漸加大切壓力,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切壓法既可單手爪切,亦可雙手爪切,但切按時應盡量避免切壓處產生疼痛,如確需加大刺激量者,可在穴位上反複切按多次,不斷積累刺激量。
揉壓法。揉壓法是指用手指的末端在穴位上作環形揉按的一種捧作方法。揉壓操作時,指端壓在穴位的中心點上,且以穴位中心為圓心做環形揉轉。醫者手指的末端不可離開被壓穴位的皮膚,手指猶如“吸附”在穴位上,連同皮膚及皮下組織做小範圍轉動。揉壓法中,以揉轉1圈為1次,揉按頻率可快可慢,一般以每分鍾60次為宜,每次揉按2~3分鍾。由於病情不同,揉按的頻率及每次揉按的時間均不同,並且,還與所選穴位在治病處方中所處的地位有關,主穴揉按的時間應長些。而配穴揉按的時間相對較短些。揉按穴位的麵積一般以穴位點為圓心、直徑1.5厘米左右為宜。
揉壓法可用中指或拇指來操作。中指揉壓法:使用中指揉按時,中指伸直,食指和無名指端抵住中指遠端指間關節附近,拇指端抵住中指遠端指同關節的掌麵,這種揉壓法姿勢可在左、右、內三麵加強中指的力量。中指指端則抵於穴位處。拇指揉壓法:使用拇指做揉按時,拇指伸直,其餘四指屈曲,四指尖微屈向掌心,指掌空虛,作握空拳狀。或可將其餘四指伸直,拇指抵住所選需揉壓的穴位上。
揉壓法的刺激強度是較輕的一種,單就揉壓法本身而言,在其操作中還有輕、較輕、中、較重、重等程度之分。一般來說,輕症、表證或者老幼及體弱者手法宜輕或較輕;重症、裏證或者青壯年及體壯者手法宜較重或重;病情輕重、表裏不明顯及體質一般者手法可用中等強度。
(2)穴位推拿降脂
自人體麵部起重點穴位,從上至下,自前往後進行推拿,有升陽降陰,振奮十四經絡之氣,打通全身經脈的作用。
揉睛明20~30次,摩眼眶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陽20~30次,分推前額10~20遍,推迎香(沿鼻兩側上推)10~20次,揉耳捏耳30~40次,推聽宮(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後,反複上推)20~30次,指擊頭部(兩手下指微屈,叩擊頭部)40~50次,揉百會30~50次,上推麵頰20~30次,彈風池(揉擦大椎及肺俞)各20次。按揉脾俞及腎俞各30~40次,捶擦腰骶至腰熱(先握拳捶,再反複下擦,繼揉膻中)20~30次,按摩中脘(兩手重疊先逆時針再順時針,各按摩50~60次,下推氣海50次),擦胸部(兩手配合呼吸先擦胸,再斜擦小腹)各20~30次,拿按肩井及肩胛20~30次,按揉尺澤、手三裏,對拿外關及合穀各20~30次,撚搓手指,每指3遍,擦上肢,內外側各5~7遍,下肢還須點風市,指尖叩擊點10~30次,拿按血海、陰陽陵,按揉足三裏、三陰交各20~30次,拳擊下肢、搓下肢各7~10次。
切壓法。切壓法是指用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切按穴位的一種操作方法。俗稱爪切法。切壓法多用於頭麵、手足部及皮肉淺薄處的穴位,如高脂血症中醫分型選穴診治的內關、解溪、內庭等。切壓法具有導滯通絡、鎮痛消炎等功效。切按時用力須輕柔緩慢,逐漸加大切壓力,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切壓法既可單手爪切,亦可雙手爪切,但切按時應盡量避免切壓處產生疼痛,如確需加大刺激量者,可在穴位上反複切按多次,不斷積累刺激量。
揉壓法。揉壓法是指用手指的末端在穴位上作環形揉按的一種捧作方法。揉壓操作時,指端壓在穴位的中心點上,且以穴位中心為圓心做環形揉轉。醫者手指的末端不可離開被壓穴位的皮膚,手指猶如“吸附”在穴位上,連同皮膚及皮下組織做小範圍轉動。揉壓法中,以揉轉1圈為1次,揉按頻率可快可慢,一般以每分鍾60次為宜,每次揉按2~3分鍾。由於病情不同,揉按的頻率及每次揉按的時間均不同,並且,還與所選穴位在治病處方中所處的地位有關,主穴揉按的時間應長些。而配穴揉按的時間相對較短些。揉按穴位的麵積一般以穴位點為圓心、直徑1.5厘米左右為宜。
揉壓法可用中指或拇指來操作。中指揉壓法:使用中指揉按時,中指伸直,食指和無名指端抵住中指遠端指間關節附近,拇指端抵住中指遠端指同關節的掌麵,這種揉壓法姿勢可在左、右、內三麵加強中指的力量。中指指端則抵於穴位處。拇指揉壓法:使用拇指做揉按時,拇指伸直,其餘四指屈曲,四指尖微屈向掌心,指掌空虛,作握空拳狀。或可將其餘四指伸直,拇指抵住所選需揉壓的穴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