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自從聽到約瑟夫·布羅伊爾那段意味深長的陳述,我就這樣專心致誌,以便在這些被看成病態症狀的結構中解析與治療相互結合。就是把夢本身當成一種症狀,並將解夢法應用其中,這些症狀就會解除。如果在患者精神生活中追溯以往病態思想,這種觀念就會消失,也會解除患者病痛。由於我們其他治療努力失敗,這些病態狀況又神秘莫測,盡管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還是禁不住遵循布羅伊爾創立的方法,直至徹底闡明這個主題。我將會另行詳述這個過程的技巧采取的最終形式,以得到我們需要的結果。在這些心理分析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了解夢的問題。我要求患者保證把發生在他們身上,與某個特定主題相關的觀念和想法告訴我,他們就講起了自己的夢,因此使我領會到,夢可以加入到精神聯想中,這個聯想可以從病態觀念進入患者的為此,患者方麵有必要作某些心理準備。同時必須告訴他,心理分析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是否注意和傳達掠過他腦海的一切,絕不允許他自己認為主題微不足道或毫不相關而抑製某一種想法,也絕不允許自己因為它毫無意義而抑製另一種想法。必須加倍努力增加他在心理感受方麵的注意力,排除他平時習慣把這些想法看成是表麵流露的批評情緒。

為了達到聚精會神自我觀察的目的,患者擺出寧靜的姿勢閉上眼睛,是有益的;我曾經注意到,在心理分析工作過程中,一個人在反省時的心理狀態與他在觀察自己的心理過程截然不同。他必須對自己的各種想法保持絕對公平,必須明確要求放棄對可能感知到的思想的一切批評,如果他無法成功地找到夢、強迫性意念和諸如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那是因為他對這些問題吹毛求疵。反省時要比專心致誌自我觀察所需的精神活動大,一個人在反省時繃緊身體、皺起眉頭;自我觀察時則神態安詳,僅這一點就可以說明問題。在這兩種情況下盡管都必須聚精會神,但一個正在反省的人卻會利用他的批判官能,因此他排斥和突然中斷一些已經感知進入意識的想法,這樣他就不會跟隨以其他方式為他打開的那些思緒;如果在感知之前,就受到了壓製,對於其他的想法,他則能以這種方式表現,說明它們根本沒有形成意識。另一方麵,在自我觀察中,他隻有抑製批評的任務。如果他成功地做到這一點,無法捕捉的無數想法就會進入他的意識。因此,可以看出,其要點是產生一種精神狀態,就精神能量---注意力的流動性的分布而言,在某種程度上類似入睡前的心理狀態,當然也類似催眠狀態。入睡時,人的某種思想鬆懈,那些不想得到的意念會湧現出來,因此這個行動會影響我們思想的傾向。這些湧現出來不想得到的意念,常常變為視覺意象和聽覺意象。在對夢和病態意念進行分析時,這種活動被有意放棄,這種因此保留下來的精神能量,用來專門追蹤那些現在浮現出來不想得到的意念——保留本體作為意念的思想。“不想得到的”的意念就這樣變為“想得到的”的意念。

事實上,自從聽到約瑟夫·布羅伊爾那段意味深長的陳述,我就這樣專心致誌,以便在這些被看成病態症狀的結構中解析與治療相互結合。就是把夢本身當成一種症狀,並將解夢法應用其中,這些症狀就會解除。如果在患者精神生活中追溯以往病態思想,這種觀念就會消失,也會解除患者病痛。由於我們其他治療努力失敗,這些病態狀況又神秘莫測,盡管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我還是禁不住遵循布羅伊爾創立的方法,直至徹底闡明這個主題。我將會另行詳述這個過程的技巧采取的最終形式,以得到我們需要的結果。在這些心理分析的過程中,我偶然發現了解夢的問題。我要求患者保證把發生在他們身上,與某個特定主題相關的觀念和想法告訴我,他們就講起了自己的夢,因此使我領會到,夢可以加入到精神聯想中,這個聯想可以從病態觀念進入患者的為此,患者方麵有必要作某些心理準備。同時必須告訴他,心理分析的成功與否,取決於他是否注意和傳達掠過他腦海的一切,絕不允許他自己認為主題微不足道或毫不相關而抑製某一種想法,也絕不允許自己因為它毫無意義而抑製另一種想法。必須加倍努力增加他在心理感受方麵的注意力,排除他平時習慣把這些想法看成是表麵流露的批評情緒。

為了達到聚精會神自我觀察的目的,患者擺出寧靜的姿勢閉上眼睛,是有益的;我曾經注意到,在心理分析工作過程中,一個人在反省時的心理狀態與他在觀察自己的心理過程截然不同。他必須對自己的各種想法保持絕對公平,必須明確要求放棄對可能感知到的思想的一切批評,如果他無法成功地找到夢、強迫性意念和諸如此類問題的解決方法,那是因為他對這些問題吹毛求疵。反省時要比專心致誌自我觀察所需的精神活動大,一個人在反省時繃緊身體、皺起眉頭;自我觀察時則神態安詳,僅這一點就可以說明問題。在這兩種情況下盡管都必須聚精會神,但一個正在反省的人卻會利用他的批判官能,因此他排斥和突然中斷一些已經感知進入意識的想法,這樣他就不會跟隨以其他方式為他打開的那些思緒;如果在感知之前,就受到了壓製,對於其他的想法,他則能以這種方式表現,說明它們根本沒有形成意識。另一方麵,在自我觀察中,他隻有抑製批評的任務。如果他成功地做到這一點,無法捕捉的無數想法就會進入他的意識。因此,可以看出,其要點是產生一種精神狀態,就精神能量---注意力的流動性的分布而言,在某種程度上類似入睡前的心理狀態,當然也類似催眠狀態。入睡時,人的某種思想鬆懈,那些不想得到的意念會湧現出來,因此這個行動會影響我們思想的傾向。這些湧現出來不想得到的意念,常常變為視覺意象和聽覺意象。在對夢和病態意念進行分析時,這種活動被有意放棄,這種因此保留下來的精神能量,用來專門追蹤那些現在浮現出來不想得到的意念——保留本體作為意念的思想。“不想得到的”的意念就這樣變為“想得到的”的意念。

“自由浮現的”意念許多人發現很難應對,顯然采取這種必要態度放棄批評意見。“不想得到的”意念常常引起最猛烈的阻力,這種阻力試圖阻止它們到達意識。但是,我們相信偉大的詩人兼哲學家弗雷德裏希·席勒,詩歌創作的基本條件常常包括非常類似的態度。奧托·蘭克發現弗雷德裏希·席勒和哥爾納在1788年12月1日通信中,席勒對一位抱怨自己缺乏創作力的朋友作了如下回答:“在我看來,你抱怨的原因似乎在於你的理智對你的想象力強加的限製。這裏我要發表一份意見,並通過一個寓言加以說明。如果理智對那些似乎已經湧人大門的意念檢查過嚴,顯然不好,而且確實會阻礙心靈的創作。孤立來看,一個意念可能毫無意義、極端荒謬,但可能從跟隨而來的另一個意念中獲得價值。如果再和其他幾個同樣荒謬的意念相結合,也許就能變成一個非常有用的環節。理智無法判斷所有這些意念,除非它能把它們一一保留,然後再把它們和其他這些意念一起考慮。在我看來,如果頭腦處於創作性的狀態,理智就會撤回大門口的崗哨,那些意念會一湧而人,隻有此時,理智才會審視和檢查整體部分。你的可敬的批判力會對這種稍縱即逝的瘋狂感到羞恥或害怕,這在所有真正創作者的心裏都可以發現。正是這種或長或短的瘋狂,才把有思想的藝術家和做夢者區別開來。因此,你之所以抱怨沒有靈感,是因為你拒絕得太快、區分得太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