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動物社會中有許多行為不僅與人的作為不相上下,而且在某些方麵是高於人的作為的。人們常常指出,蜜蜂在築巢時,就象一個出色的幾何學家那樣達到了最高的準確性和精確性。這樣的活動需要一種非常複雜的協調和協作係統。但是在所有這些動物的行為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個體的差別。它們全都以相同的方式並根據同一不變的規則進行。沒有任何個體選擇的自由或發揮個體能力的自由。隻有當我們達到動物生活的較高級階段時,才看到某種個體化的最初痕跡。苛伊勒對類人猿的觀察似乎表明,在這些動物的智力和技能方麵有著許多差別。它們中有的可能完成其它同類無法完成的任務。而且在這裏我們甚至可以談論個別的“發明”。然而,對動物生活的一般結構來說,所有這些都是不相幹的。這種結構是為一般的生物學規律所規定的,根據這種規律,後天特性是無法通過遺傳來傳遞的。一個有機體在它的個體生命曆程中可以獲得的每一點完善,都隻限於它自己的存在範圍,對種屬的生命不發生影響。這個普遍的生物學規律甚至對人也不例外。但是,人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來鞏固和傳播他的成果。人不可能過著他的生活而不表達他的生活。這種不同的表達形式構成了一個新的領域。它們具有自己的生命,具有某種不朽性,由此它們得以在人的個體的短暫的生存結束之後依然存在。在所有的人類活動中我們發現一種基本的兩極性,這種兩極性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我們可以說它是穩定化和進化之間的一種張力,它是堅持固定不變的生活形式的傾向和打破這種僵化格式的傾向之間的一種張力。人被分裂成這兩種傾向,一種力圖保存舊形式而另一種則努力要產生新形式。在傳統與改革、複製力與創造力之間存在著無休止的鬥爭。這種二元性可以在文化生活的所有領域中看到,所不同的隻是各種對立因素的比例。有時是這一因素占優勢,有時是那一因素占優勢。這種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種種個別形式的特征,並且使它們各自具有自己的特殊麵貌。

在神話和原始宗教中,穩定化的傾向是如此強烈以致完全壓倒了對立的一極。在人類生活中,這兩種文化現象似乎是最保守的力量。神話思想就其起源和原則而言,就是因循守舊的思想。因為神話除了把一切都追溯到一個遙遠的過去以外就再沒有其它方法來理解、解釋和闡明人類生活的現存形式。凡是在神話的往事中有其根源的東西,凡是長期以來就是如此的東西,凡是遠古時代就存在著的東西,都是堅不可摧、無可懷疑的。對它們提出疑問那就等於犯了瀆聖罪。在原始人的思想中,沒有比年代的神聖性更神聖的東西了。正是年代久遠才使所有的東西包括物理的東西和人類的製度獲得了它們的意義、它們的尊嚴、它們的道德和宗教價值。為了保持這種尊嚴,就絕對必須使人類的秩序以同一不變的形態延續和保存下去。破壞延續性就會毀滅神話和宗教生活的根基。從原始思維的觀點來看,對事物的已成格局的最輕微變更都是災難性的。一種巫術套語或符咒詞,一種宗教活動例如獻祭或祈禱的每一步驟,——所有這些都必須以不變的順序來重複。任何改變都會毀滅巫術語詞或宗教禮儀的力量和效果。因此原始宗教不可能給任何個人思考的自由留有餘地。它不僅為人的每一種行動而且還為人的每一種情感都規定了它那固定不變、僵硬刻板而又不容違反的規則。人的生活處在不斷的壓力之下,被關閉在肯定或否定的要求、獻祭和禁令、禮儀和戒律的狹窄圈子裏。然而宗教史告訴我們,宗教思想的這種最初形式決不能表明宗教的真正意義和目的。在這裏我們也發現了一種朝相反方向的持續進展。原始的神話和宗教思想給人類生活帶來的那種禁忌逐漸地放寬了,最後似乎失去了它的約束力。一種新的動態形式的宗教出現了,它為道德和宗教生活開啟了一個新前景。在這樣一種動態的宗教中,個人的力量已經取得了對單純的穩定化力量的優勢。宗教生活已經達到了它的成熟期,獲得了它的自由;它打破了一種僵硬的傳統主義的符咒。

眾所周知,在動物社會中有許多行為不僅與人的作為不相上下,而且在某些方麵是高於人的作為的。人們常常指出,蜜蜂在築巢時,就象一個出色的幾何學家那樣達到了最高的準確性和精確性。這樣的活動需要一種非常複雜的協調和協作係統。但是在所有這些動物的行為中我們看不到任何個體的差別。它們全都以相同的方式並根據同一不變的規則進行。沒有任何個體選擇的自由或發揮個體能力的自由。隻有當我們達到動物生活的較高級階段時,才看到某種個體化的最初痕跡。苛伊勒對類人猿的觀察似乎表明,在這些動物的智力和技能方麵有著許多差別。它們中有的可能完成其它同類無法完成的任務。而且在這裏我們甚至可以談論個別的“發明”。然而,對動物生活的一般結構來說,所有這些都是不相幹的。這種結構是為一般的生物學規律所規定的,根據這種規律,後天特性是無法通過遺傳來傳遞的。一個有機體在它的個體生命曆程中可以獲得的每一點完善,都隻限於它自己的存在範圍,對種屬的生命不發生影響。這個普遍的生物學規律甚至對人也不例外。但是,人已經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來鞏固和傳播他的成果。人不可能過著他的生活而不表達他的生活。這種不同的表達形式構成了一個新的領域。它們具有自己的生命,具有某種不朽性,由此它們得以在人的個體的短暫的生存結束之後依然存在。在所有的人類活動中我們發現一種基本的兩極性,這種兩極性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來描述。我們可以說它是穩定化和進化之間的一種張力,它是堅持固定不變的生活形式的傾向和打破這種僵化格式的傾向之間的一種張力。人被分裂成這兩種傾向,一種力圖保存舊形式而另一種則努力要產生新形式。在傳統與改革、複製力與創造力之間存在著無休止的鬥爭。這種二元性可以在文化生活的所有領域中看到,所不同的隻是各種對立因素的比例。有時是這一因素占優勢,有時是那一因素占優勢。這種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種種個別形式的特征,並且使它們各自具有自己的特殊麵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