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之路有點悲傷(1 / 1)

在台灣社會的強烈反響及各界人士的抗議下,台灣當局準備處罰《自立晚報》的事,果然不了了之。在兩位記者回台灣的一個月之後,11月2日,台灣當局正式開放台灣民眾到大陸探親。開放當天,2000多人辦理了赴大陸探親的證件;隨之,與大陸隔絕了38年的骨肉同胞掀起了洶湧澎湃的探親潮;而這一潮流,猛然衝破了決堤,一發不可收拾,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自立晚報》的名聲也大振,伴隨著兩名記者明星的升起,報紙的銷量大增,由10萬多份猛升到20萬份以上,成為台灣的最大晚報,在晚報市場的占有率達78%。

《自立晚報》總編輯陳國祥曾說,是“我們創造了曆史”。其實,確切地說,應該是他們順應了曆史的潮流。他們的舉動,對國民黨當局的大陸政策造成影響,從而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由於他們的勇敢和“膽識”,使得他們先走了一步;而這率先的起跑,不僅使《自立晚報》本身在台灣報業的競爭中,帶來巨大的影響。而且,也確確實實在兩岸關係的曆史上,寫下了重要的曆史性一頁。

這次接待任務完成後,陳佐洱即向楊斯德主任彙報。陳佐洱說,兩位記者此次所作的大陸之行,是探親旅遊采訪。他們的目的是想在台灣當局研討擬開放民眾前往大陸探親之際,作先行性的“探路”,並希望以此來促進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所以,他們在此次的大陸之行中,也特別關注大陸上的親人與台灣親人失散的情況。

中央領導對陳佐洱彙報的情況很重視,特別組織了一個包括宣傳部、中台辦等領導在內的40幾位部委辦負責人的座談會,專門聽取了王士穀社長和陳佐洱的彙報,並對陳佐洱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陳佐洱動情地對我說:“我這一生有幸見證並參與了港澳回歸祖國的整個過程,我特別希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

在台灣社會的強烈反響及各界人士的抗議下,台灣當局準備處罰《自立晚報》的事,果然不了了之。在兩位記者回台灣的一個月之後,11月2日,台灣當局正式開放台灣民眾到大陸探親。開放當天,2000多人辦理了赴大陸探親的證件;隨之,與大陸隔絕了38年的骨肉同胞掀起了洶湧澎湃的探親潮;而這一潮流,猛然衝破了決堤,一發不可收拾,勢不可擋。

與此同時,《自立晚報》的名聲也大振,伴隨著兩名記者明星的升起,報紙的銷量大增,由10萬多份猛升到20萬份以上,成為台灣的最大晚報,在晚報市場的占有率達78%。

《自立晚報》總編輯陳國祥曾說,是“我們創造了曆史”。其實,確切地說,應該是他們順應了曆史的潮流。他們的舉動,對國民黨當局的大陸政策造成影響,從而促進了兩岸關係的發展。由於他們的勇敢和“膽識”,使得他們先走了一步;而這率先的起跑,不僅使《自立晚報》本身在台灣報業的競爭中,帶來巨大的影響。而且,也確確實實在兩岸關係的曆史上,寫下了重要的曆史性一頁。

這次接待任務完成後,陳佐洱即向楊斯德主任彙報。陳佐洱說,兩位記者此次所作的大陸之行,是探親旅遊采訪。他們的目的是想在台灣當局研討擬開放民眾前往大陸探親之際,作先行性的“探路”,並希望以此來促進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所以,他們在此次的大陸之行中,也特別關注大陸上的親人與台灣親人失散的情況。

中央領導對陳佐洱彙報的情況很重視,特別組織了一個包括宣傳部、中台辦等領導在內的40幾位部委辦負責人的座談會,專門聽取了王士穀社長和陳佐洱的彙報,並對陳佐洱的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陳佐洱動情地對我說:“我這一生有幸見證並參與了港澳回歸祖國的整個過程,我特別希望早日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