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午後派對(1)(1 / 1)

午 後 派 對

金蔓著

名利、金錢、愛情、事業到底哪一個才是人漫長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呢?有的人認為是愛情,有的人認為是金錢。說愛情的人,活在虛幻裏,活的浪漫;說金錢的人,活的真實,可是,活的會很累。

到底,什麼才是好的,什麼才是對的,我們窮其一生,追求的,到底應該是享用一生都用不完的財富,還是一段轟轟烈烈,至死不渝的愛情。是應該跟愛情在一起,還是應該跟金錢一起呢?

誰也說不清楚,或許,是兩個都想要得到吧。

——題記

第一章

這間酒吧坐落在美麗的西湖之畔,它叫“午後派對”。午夜的酒吧;包廂裏那一桌有五個人,一個流行小說家,一個女漫畫家,一個美女植物畫家,一個軟件設計師。還有一個就是留學回來已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想幹一番事業的公子哥,這家酒吧老板裴老板的兒子——裴源。當然,他們都是SOHO一族。SOHO是英文Small Office and Home Office的縮寫,就是在家庭辦公和小型辦公室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自由職業或自由職業者。SOHO一族多是那些自由撰稿人、平麵設計師、工藝品設計人員、藝術家等。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SOHO成為人們爭相追逐的時髦詞彙之一,隨著互聯網在各個領域的廣泛運用及電腦、傳真機、打印機等辦公設備的普及,SOHO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可以嚐試的一種工作方式。

“酒吧”(bar)一詞產生於粗獷的美國西部,西部人有點野,賣酒的小店老板生怕酒客打起架來砸了他們的櫃台和貨架,所以在櫃台外麵架起了欄杆,要打架就在欄杆外麵打。bar就是“欄杆”、“橫梁”、“棒條”的意思,從此,這樣的小酒店就叫“吧”。最早的酒吧裏是沒有桌子和凳子的,同樣是不想讓喝醉酒的人待在酒店裏;想喝酒就靠在欄杆上喝,喝完了走人。到了19世紀,美國的大飯店裏都開始設酒吧,上檔次的飯店一般都有一個法式餐廳和一個美式酒吧。1919年,歐洲開始興起酒吧文化,而當時正是美國的禁酒年代。蘇格蘭人哈裏?麥克埃爾霍恩在巴黎開設了一家“紐約酒吧”,他的酒吧有特色、有氣派、有火車站的候車大廳那麼大。這個酒吧後來成了知識分子和文藝界人士聚會的場所,美國作家海明威、法國作家薩特、美國作曲家格什溫等都是這裏的常客。哈裏的“紐約酒吧”供應180多種雞尾酒。今天,全世界都有按哈裏模式建造的酒吧。

現在酒吧在中國每個城市都很普遍。你要問起時下的年輕人去哪兒玩,“泡吧”最IN,酒吧集合了流行元素,高級音響設備,華麗且現代感十足的裝修,一流的DJ,歐美最HIT的DISCO音樂,還有城中最時尚的型男靚女,這些都正對了喜愛追逐潮流的年輕人的口味。 酒吧還有個特點是集合了多種風格與功能於一身,裏麵有音樂強勁的跳舞區,有卡拉OK包廂,有露天清吧,更有高尚幽雅的COFFEE區,來到這些酒吧,一個晚上能讓人領略到不同風格的玩法。 隻要這城市有千千萬萬的年輕生命,他們需要為衣食住行奔波煩惱,為戀愛和失戀快樂或痛苦,為將來的未知而迷茫,為過去的不如意而深思,那麼這個城市的酒吧就不乏客源。車水馬龍的都市裏,生活的重壓銷蝕了人們的銳氣,人們需要一個誘發他們激情的管道。於是乎,酒吧不僅成了都市人情感傾瀉的最佳場所,而且也成了萌動激情、找回自我的先鋒區域。你常常會看到,酒吧中正上演著一幕幕與激情相關的故事,一杯酒、一個音符、一縷輕煙,甚至是一段對話都有可能在瞬間成為最美好的回憶。酒吧更適合金領、白領階層和SOHO人士去光顧。正是他們很小資地把光陰和情感當然還有銀子拋在其中,換來一種心靈上的滿足。雖然沒有幾個人會成為海明威或尼采,但是有許多人會成為酒吧裏的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