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本書有每本書的精彩,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米花在線書庫又有蘿卜又有青菜()
但是“生而眉白,目有赤光”(《晉書》),就不能不說怪異了。誰生下來就是白眉毛,眼睛還放著紅光呢?單田芳的評書裏聽過白眉大俠,但那不過是小說家之言,算不得數。而劉曜則是在正史中有明確記載的。當然,正史也不乏誇張傳說的成分,為了增強效果,將外貌特征故意誇大,以極言帝王之特殊,這也有可能。但故意杜撰出白眉毛,想來沒什麼必要。
這個長相怪異的匈奴人,自小也體現出異於常人的一麵。他“幼而聰彗,有奇度”,從小就聰明伶俐,氣度不凡。八歲那年,劉曜跟隨劉淵去打獵,趕上暴雨,便在樹下躲避。忽然一聲迅雷,樹幹震顫,眾皆失色,隻有劉曜神色坦然。劉淵很是驚奇,歎道“此吾家千裏駒也”(《晉書》),對他的未來很是看好。
長大後的劉曜,有著匈奴人強健的體魄,勇武過人,“鐵厚一寸,射而洞之”,一寸厚的鐵板都能射穿,被人們稱為神射手也是實至名歸。劉曜特別喜歡看兵書,常常“自比樂毅、蕭(蕭何)、曹(曹參)”(《晉書》),是個“頗知書計,誌性不恒”(《魏書》),好學而又個性極強的人。
劉曜怪異的長相,也曾一度讓他感到自卑。他在遊曆洛陽時,“坐事當誅”,犯下死罪,不得不逃到朝鮮避禍,在一個縣裏當差,後來趕上大赦才敢回來。“亡匿朝鮮,客為縣卒”(《魏書》)的這段日子,也是劉曜最為失意的日子。劉曜當初犯的什麼事,史書沒有記載,估計和他的長相有著莫大關係,當時是否受人嘲笑而拔刀相向也未可知。原因是:劉曜回國後,“自以形質異眾,恐不容於世”,便“隱跡管涔山,以琴書為事”(《晉書》)。擔心自己奇特的長相為世人所不容,於是隱居山林。可見他的隱居,是和自己的樣貌有關的。而他做出如此決定,定然也和他當年“坐事當誅”之事有關。不是此番挫折傷透了心,他決然不能如此看破紅塵。
劉曜是個典型的匈奴人,他有著遊牧民族驍勇豪爽的一麵,也有著殘忍暴戾的一麵。劉曜性情粗獷,喜歡喝酒,“少而嗜酒,末年尤甚”,而且還常“與嬖臣飲博,不撫士卒”,有上諫勸告的便殺之。酒,不但讓他濫殺無辜,也讓他變得剛愎自,聽不進別人的意見,造成軍事上的盲動。劉曜攻打洛陽,“將戰,飲酒數鬥”,戰前先牛飲了一番。披掛上陣之後,“複飲酒鬥餘”,酒量堪稱奇大。然而最後卻落得“昏醉退走,馬陷石渠”(《資治通鑒》)的可悲下場。就是做了石勒的俘虜,這酒都還沒醒。劉曜與石勒的對峙,一開始還是占據主動的,因勝而驕是他最終敗亡的原因,但這酒的負麵作用也著實不小。
劉曜和石勒,本就是匈奴漢國並駕齊驅的兩員驍將,二人協同作戰,互為犄角,為漢國的疆土開拓立下汗馬功勳。然而,二虎不能並存,劉曜的稱帝,打破了這種動態平衡。世事皆如此,沒人甘居人下,特別是先前地位對等的人。隨著實力的增強,石勒也漸有稱霸野心。而劉曜對石勒也是多有提防。殺掉石勒的左長史王修,讓這對曾有“重門之盟”的昔日好友,最終走向決裂。石勒也於劉曜稱帝的第二年自稱趙王,建立後趙政權。
前趙敗於後趙,又將劉曜與石勒的地位翻轉過來,對於劉耀來說,這是非常尷尬的事情。而劉曜的氣節,在此時也表現得淋漓盡致,彰顯出匈奴人的血性。石勒讓他給駐守長安的舊部寫勸降書,劉曜卻寫了“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也”(《資治通鑒》)的話語。讓他們以國家社稷為重,不要顧忌他。由此惹惱了石勒,終於將他殺死。曾經為帝的王者風範,誓死如歸的凜然霸氣,也很是讓人敬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