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很樂意地走過去蹲下來拿起來送給你;能有目的地投擲,會用腳踢球;多數已經能扶著欄杆上下台階,或自己攀上小樓梯然後滑下來;有的已經會跑,但跑起來還不太穩,搖搖晃晃,步幅小、步子快,容易摔倒。手的動作也更加靈活了,已能搭起4-8塊積木,能握筆在紙上隨意畫,有的已經能模仿畫直線,能用拇指和食指捏東西,會穿木珠,會自己拿勺子吃飯等。
在語言方麵,小兒進入了積極的言語活動發展階段,在理解語言的基礎上,說話的積極性逐漸提高,掌握的詞彙量也不斷增加,掌握的詞類也由過去的名詞、動詞擴展到形容詞和副詞等。在原來18個月前隻會叫人講單字的基礎上,開始會說詞組、會講自己的名字和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例如,18個月左右的孩子肚子感到饑餓時,還隻是說:“飯飯”,21個月時則會說:“吃飯”,而到2歲左右時,已經會很清楚地用多詞句來表達:“寶寶要吃飯”。
這階段的孩子,由於活動能力增強和探索的範圍擴大,好奇心很強,對什麼都感興趣,凡是夠得到的、拿得動的東西,他都要拿來擺弄擺弄,弄不好還要把東西拆散或扔到地上。記得我搬進新家的時候,我的女兒正好是剛過1歲半的年齡,有一陣子,她對衛生間的抽水馬桶特感興趣,趁我們不注意,她就飛快地奔進衛生間,一遍遍地去扳抽水的把手,樂此不疲。
1歲半-2歲的孩子已開始能集中注意看圖片、看電視、玩玩具、念兒歌、聽故事等。但是,集中注意的時間較短,一般在15分鍾左右,並且以無意注意為主。記憶的內容也比較簡單,隻能記些零散片段,麵也較狹窄,一般是他們熟悉的生活內容,如做遊戲、分吃東西、玩玩具、看動畫片等。且記憶的時間短,很容易忘記。
雖然這個年齡對大人的依賴性還很強,但孩子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行動傾向正逐漸發展起來,做父母的會覺得孩子的獨立願望越來越強,不管是自己能做的還是不能做的,他都想自己去做,不願別人幫忙。例如,媽媽幫他穿衣服時,孩子不再隻是配合,而是說:“我自己穿。”飯桌上,他不再滿足爸爸媽媽喂他,而是想要“我自己吃。”如果帶他出去,他會掙脫大人的攙扶,而要自己走。
除了以上這些,讓爸爸媽媽感到欣慰的還有,18個月以後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確實有了較大的發展。他們多數自己能脫外衣,有的還能試著穿衣服;到2歲時,大多數孩子都能自己較好地吃飯了,也會自己洗手了,還能用毛巾把手揩幹;而且多數已經能在白天完全控製大小便,2歲的孩子正值天熱的時候,還能自己解開褲子坐便盆。
這個時期的小兒活動量日漸增多,胃容量可增加至300毫升,其生長、發育雖不象嬰兒那樣迅猛,但與成人相比,仍然是非常旺盛的,所以其食物的需要量、攝入量增多,然而其咀嚼和消化功能仍未十分健全,故不應過早地讓他進食一般的家庭膳食,在食物的選擇及烹調上仍應注意幼兒的特點,給其容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最好每餐仍能給孩子單獨燒一個菜,並經常變換花樣品種,注意細、碎、軟、爛等。
1)仍應保證孩子每天在早晚各進食1瓶牛奶。
2)食物仍應切碎煮爛,尤其是魚、肉等動物性食物。因為,盡管寶寶已經可以吃塊狀食物了,但因乳牙尚未出齊,咀嚼能力還較弱,所以不宜吃大塊狀的食物。
3)飯菜以低鹽食品為好,不吃醃製的食品;食品中最好不放味精、色素、糖精等調味品。
4)不吃帶刺激性的食品,如咖啡、辣椒、胡椒等;少吃油炸食物。
5)烹調時應注意盡量避免營養素的損失。如:淘米時間不宜過長、水溫不宜過高、淘米後不要浸泡;蔬菜應先洗後切、炒菜時應急火快炒、燒湯時應煮開後再加菜葉,煮的時間不能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