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到24個月育兒方案》

複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 徐秀

第一篇 兒童保健

第一章 1—3個月

1、 體格生長

此期是小兒體格生長最為迅速的時期,體重平均每月增加750-1000克,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3.0厘米。

1-3個月男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個月 5.22 57.0 38.2 38.0

2個月 6.37 60.7 40.0 40.4

3個月 7.23 63.5 41.3 42.1

1-3個月女童體格發育

月齡 體重(千克) 身長(厘米) 頭圍(厘米) 胸圍(厘米)

1個月 4.91 56.3 37.5 37.3

2個月 5.82 59.3 39.0 39.2

3個月 6.55 61.9 40.3 40.7

2、 如何給寶寶稱體重

體重是兒童的健康標誌,是判定小兒體格發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一個正常的小兒體重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加的,年齡越小體重增加越快,而且還有一定的規律。一個足月新生兒的平均體重為3千克左右;在2.5-4.0千克之間均屬正常範圍。幾乎每個新生兒在生後的最初2-3天內,都會出現體重下降的現象,這叫生理性體重下降。生理性體重下降一般在生後3-5天降至最低點,下降幅度可達出生時體重6%~9%,但最多不超過出生體重的10%。以後隨著吃奶量的增加體重逐漸增加,大多在生後第7-10天內,體重可恢複到出生時水平。到滿月時,新生兒體重能增加1000克左右。在生後的頭三個月,體重增加迅速,平均每月增加750克左右。

給寶寶稱體重的方法有幾種,也很簡單,可在家中進行。

(1)先用小被單將孩子兜住,用稱稱重,然後減去小被單及包括尿布在內的一切衣物重量,即為嬰兒體重。

(2)家長抱著嬰兒站在磅秤上稱體重,減去大人的體重,即為嬰兒體重。

測體重時應注意,在測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盡量嬰兒脫去衣褲、鞋帽、尿布等,僅穿單衣褲;所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嬰兒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每次測得的寶寶體重都應作記錄,在注意寶寶體重是否達到參考標準的同時,還應注意體重增長的速度。有的小寶寶出生體重比較輕,但其增長速度已達到甚至超過正常水平,盡管測得的體重還沒有達到參考標準,家長大可不必擔心,因為寶寶不但生長健康,還在努力“趕上生長”呢。相反,有些寶寶雖然測得的體重尚符合參考數值,但增長速度比較慢,倒要認真尋找一下原因,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

3、如何給寶寶量身高(身長)

身高(身長)是孩子骨骼發育的一個主要指標,它包括頭、脊柱和下肢長的總和。身高的增長速度和體重一樣也是年齡越小增長越快。在生後第一個月,寶寶身體可長高5厘米左右。在生後頭三個月,身長平均每月增加2.5厘米。

3歲以下的小兒 應躺著測身長,在醫院有特定的量板測量小兒的身長。測量前先脫去孩子的鞋、襪、帽、外衣褲及尿布。讓小兒仰臥在量板的底板中線上,頭接觸頭板,麵向上。測量者站在孩子的右側,用左手按直小兒的雙膝部,使兩下肢伸直、並攏並緊貼量板的底板;右手移動足板,使其緊貼小兒的足底,讀取身長的刻度。在家裏,如果沒有量板,也可讓小兒躺在桌上或木板床上,在桌麵或床沿貼上一軟尺。在小兒的頭頂和足底分別放上兩塊硬紙板,測量方法和醫院量板的量法一樣,讀取頭板內側至足板內側的長度,即為小兒的身長。測量身長時需注意足板一定要緊貼小兒的足底,而不能隻量到腳尖處,否則,會使測得的身長大於其實際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