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我,可真的是所謂遇人不淑,似乎每個階段都有人想在我成長的路上使絆子,我不禁想起了杜甫,他是被命運推上“詩聖”的位置的……
那時我十七歲。
當時,遇到了一些人、發生了一些事,當時的我,真的很想放棄,我頹廢了很久,很久……
末路題
曾有淩雲誌,四海宣漢言。
欲立新儒教,傳習天地間。
爭奈不逢時,朽儒以古鑒。
不教應勢改,但憑隻言斷。
雖有浩瀚心,亦覺行事難。
多少男兒烈,易折常少年。
不如隨波流,碌碌此生安。
做個凡世人,欺辱任眼前。
我當時回到家,哭過,恨過……
在那晚,我寫下了《末路題》這首詩。
有點英雄末路的感覺,憤怒,淒涼……
從那以後的時間,我在老家,一個美麗的小村落,在那裏待了很長一段時間,我記得我寫過一篇很酸的小文:
吾於山水之間:吟詩作畫,詠柳折菊;賞十裏桃林,看遊魚流水,品前朝歌賦,聽萬物輕呢;取一杯清泉,慢浸茶香;與流雲同樂,共千山入夢;撫琴賞花,鳴劍起舞;微雨輕思,顧見夕陽;林雀閑鳴,淺斟低唱;不理世塵,心自歸矣。
這篇小文用了不少修飾與想象,想表達我放下了,是你們逼我的……我就那樣活一輩子了,你還能說不好嗎?
我還附寫了一首詩:
風起千樹落花揚,微雨又到小池旁。
碧影重重千層浪,月吟流光小樓窗。
那時,我起了點歸隱之心,也就是說:當個農民。
我寫下:“居於隱則隱其身,心於隱則隱其誌”。
氣憤,傷心,難過,迷茫,我曾有過[不去爭]的念頭,就那樣平平凡凡,無欲無求的過一生
但我說:“在一個大爭的時代,不爭,是對你自己的不負責;你有能力爭一爭,並且能好好的爭一爭,你不爭,是對未來的不負責”
所以啊,我的身形隱了,但我的心真的隱不了,我才十七歲,外麵世界很精彩,很誘惑……
於是,我漸漸覺得,我應該堅強,頹廢隻會使“親者痛,仇者快”,我慢慢改變,我說:“做一個那幫人隻能仰望的人吧”。
那一年,我讀了很多書,我在書的海洋中暢遊,我體味那些詩詞,我不斷的想象……
我開始了我的文學路。
……
記得,當時是一個夜晚,我在小院中閑坐,看著月亮,懷著不甘,我才多大?我大好的年華就這樣一輩子嗎?
於是,當時感由心生,由感而發,我寫下了這首詩:
月下感懷
月照前院小庭深,拂帚輕掃落葉痕。
長恨紀年空度日,夢向浮生淚醉人。
流淚是常事了,既然流淚,也就知道痛,知道現實了。我再想了想當時的事……
我想:世上本沒有所謂的對錯,隻是支持的人數不同罷了。
我堅持我是對的,我沒錯,他們堅持認為我是錯的,何必為了一些人生的過客而毀了我的一生呢?
我心中暗想:“人生很短,請最精彩的活著……”
……
那不是末路,而是一條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路……
(完)
PS:第一章!第一次寫,溫柔對待哦。。。
句釋:“不教應勢改,但憑隻言斷”,意思是說:那幫老儒生沒有跟進時代,對錯隻憑著別人隻言片語就判定了。
有疑問請留言。
謝謝。(這種文,字數不會很多,請見諒……)
如果您覺得《帶著詩意流散的青春》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70/706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