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吳佩孚著述精選(11)(1 / 3)

江南盡說赤氛惡,塞北遙知黑水流。

十麵旌旗埋九裏,八方風雨會中州。

同來西土錦官地,莫負青光此夕留。

宣漢文山登高口占

文鳳山高古木森,萬方多難此發臨。

西通邊藏稱天險,南接瀟湘進海門。

隔岸楓林零露冷,故鄉菊圃戰雲深。

遙知京洛登高處,落帽隨風少故人。

賞雪

瑞雪紛披四九天,一團瑞氣報來年。

關東有日榆偏失,嶺上爭春梅占先。

百戰不須持寸鐵,赤氛自爾化湖煙。

雲連古洞臨溪畔,風送飛花落案前。

題書畫義展賑華北水災

閉門卻掃習安恬,得失無勞問卦占;

畫意吟情閑更好,幸分筆潤與窮簷。

送泗英還蜀

民國廿八年北平春

颯颯西風裏,秋聲動地哀!

斯民何所恃?端仗大英才。

春感九首

民國廿和年北平春

其一

大地春回二月中,試衣天氣漾和風;

閑從雲外俯寰內,處處韶光自不同。

其二

嫣紅姹紫正芳菲,過眼繁華是耶非;

指點舊時歌舞地,樓台勝跡認依稀。

其三

踏過山隈又水隈,幾回瞻眺幾徘徊;

江南正是好風景,處處偏多劫後灰。

其四

連天烽火悵離居,何處春風到草廬;

景物不殊人事改,臨流顧影羨遊魚。

其五

春風料峭襲輕寒,柳欲籠煙花未殘;

如此江山如此景,白雲影裏又重看。

其六

欣欣草木發新柯,南浦春深悵綠波;

誰把慈航登覺岸,一年好景未蹉跎。

其七

載酒看花興未慵,韶光又是隔年逢;

隻憐烽火連江左,愁聽寒山寺裏鍾。

其八

欲將詩酒遣良時,遙望南天淚已垂;

一語寄君應努力,滿盤棋局仗誰支。

其九

避秦舊地莫重論,渡口雲迷古洞門;

十裏桃花紅似昔,還從方寸覓仙源。

吳予玉先生去歲殉國北平,蓋棺論定,誌節皎然。平生雅好吟詠,書畫亦剛勁如其人,世有得其寸縑尺素者,視若拱壁。其故交張君伯倫,九年前曾隨先生由川出發,經甘、青、寧、綏、晉、察六省,曆十月而至北平,備極艱苦。去夏因關懷先生動定,複由川而滇,遵海北上,間關萬裏,赴平訪晤,因而得與先生訣別,亦可謂患難生死之交矣。先生殉國前,著有春感七絕九首,倦懷國事,寓意深厚,殆為其絕筆歟!燕生誌。

為伯倫題山水畫扇

千疊雲山一徑通,岩花溪樹間青紅;

何人巾履穿林出,絕似天台訪隱蹤。

寫竹述懷

我從去年離帝京,罷戰謫居在湘濱。

瀟湘多竹甲天下,風晴雨雪各具形。

我今感時學寫竹,歎息時局多棘荊。

盡日寫竹消塊壘,酒後搦管任縱橫。

寫盡胸中不平事,寫出胸中磊落之光明!

胸有成竹腕底運,下筆春蠶食葉聲。

斯須千竿萬竿出,一洗塵囂滿座清!

關嶽風秉春秋節,韓範胸羅百萬兵。

符節運籌嚴號令,丹青竹帛獨立名。

百練此身成鐵漢,南天砥柱一身擎。

燕雀焉知鴻鵠誌,衝破秋空一點晴。

恨不渴飲東瀛水,策馬昆侖頂上行。

昂頭天外飛巨眼,左傾太乙各長庚。

人生富貴竹頭露,成敗興亡棋一枰。

竹德讚

兩度出師西南征,錯亂參差總不平。

少時自負班生筆,筆鋒到處無人攖!

如斯破敵如破竹,惟慚國際少奇動。

從此虛心要師竹,聊寫數竿待時平。

為劉叟癡題書竹

民國八年冬衡陽畫藏劉汝明家

瀟湘萬竹動高秋,葉戰西風氣自遒。

大陸何分南北界,驚濤長咽古今愁。

同根豈效萁煎豆,交幹不妨箸借籌。

隻要立身堅有節,任他霜雪壓枝頭。

題畫雨竹

民國十四年洛陽

歲寒勁節依然在,正氣常存宇宙春。

天欲為民蘇疾困,故教珠玉蔽寰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