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1 / 2)

不過這種生活馬上也要結束了,第二天一大早,從村子的各個角落,大多是中年婦女,向著公主府進發,從天空上看就像是回巢的螞蟻。

說是中年,其實是有孩子的婦女的總稱,大多數在李元令看來還年輕的很,沒病沒災的話活到六七十歲總不是問題,她們離自己人生的一半都還有幾年時光。

那些年輕的婦女主要是分配去廚房和各類雜事,幸運些讓李元令看順眼的留在身邊伺候,另外年紀大些的也會留兩個在身邊,實行的是輪換製度,她們還要顧家是一方麵,李元令也覺得一成不變的人有那麼兩個就夠了。

除了這些婦人婆子之外,專門還有兩個十四五歲的男童做起了小廝,本來她是沒這個打算的,不過這兩人皆是父母雙亡,從小吃百家飯長大,倒不如給個吃住的地方養著,平時就守門,來人的時候也有個進來通報的。

其實李元令還想建一座學堂,這個村子並沒有學堂,這裏的男孩想要學習知識,要麼去洛陽城裏的私塾,要麼就隻能找那些德高望重、學識淵博之輩,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需要花費大量的銀錢,光是一個秀才之名就不是那麼好獲得的。

當然給村子裏的孩子提供福利是一方麵,主要還是借著修建學堂的功夫給演武場的修建打掩護。

她當時沒有想過演武場會建的那麼大,幾乎占據了後山到村子之間所有的空地,而且它需要太多建築材料,如此多的材料運入,未免太引人注目。

名義上來說演武場是給她護衛隊準備的聚集和訓練場所,然而三十幾個人完全是不需要這麼大地盤的,這會讓人們有過多的猜疑和關注,對她並不是什麼好事。

記得當初戰爭初步勝利的時候,為了平衡大哥和二哥的關係,老爹就給二哥辦了一座學府,雖然事實證明那絕對是一步臭棋,那些人到最後都成了二哥造反的有力後援軍,而李元令的目標就是那樣一座學院。

當時那座學院規模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雖然冠了學院的名字,實際上的內容卻是一群已經學有所成的文人雅士坐在一起談天說地,與學堂沒多大關係,本著花出去的銀子不能白花的道理,既然都決定建了,李元令覺得還是當成學堂造福村裏的小少年好了。

在對外公布這個消息之前,李元令在慢慢的等那次賞荷詩會的餘波過去,當然這不是顧及到李周氏,雖然這位胖婦人確實上長安大鬧了一場,不過結果並沒有出乎她的意料,也就不足為懼,她在等大家——或者說是梁沁陽的妻子梁陳氏——稍微緩過神來,再找個合適的時間來個“巧遇”。

想要逼迫梁沁陽站隊,還得從他的妻子下手。

不過這種生活馬上也要結束了,第二天一大早,從村子的各個角落,大多是中年婦女,向著公主府進發,從天空上看就像是回巢的螞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