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我們的文明史意識的現狀,又是如何呢?
一個基礎的傳統與基礎的現實是,以中國曆史學界為基本陣地的中國人文研究,長期陷入技術主義境地。所謂技術主義,就是注重事件、年代以及種種曆史具體元素的考據,注重編年敘述,而忽視以文明大視野審視曆史,回答曆史意識的若幹基本問題。雖然,這種傳統與現實的形成有種種曆史原因,但是,中國學界學人自身的治學精神日益萎縮,也是一個基本的原因。這種治學意識,既使我們抬不起頭,也使我們直不起腰。
當代以來,雖然我們已經有了一些文明研究理念,也有了一些以考古呈現為主的文明史著作,但是,我們期待的具有理清中國文明史意義的著作,幾乎沒有。或者說,這種文明史清理意識,還隻是閃爍在史學家著作的字裏行間,還遠未形成具有真知灼見並集中深刻論述的文明史大著。世界各國曆史意識形成的經驗告訴我們,各國曆史學界的大量研究成果所獲得的共同結論,是一個國家曆史意識形成的基礎。從這一點看,我們的這個基礎還遠遠沒有形成。
中國文明史的真相,始終埋藏在扭曲的史觀和瑣碎的具體記載裏。
中國人的曆史意識,大部分還都是一堆集成的碎片。
中國麵臨新的曆史機遇,我們的曆史意識還非常之不適應。
中國的曆史機遇,並不僅僅是有可能成為經濟軍事強國;更根本的曆史機遇,在於我們正麵臨一個有可能出現的新文明跨越,一個真正從根本上強大自己、發展自己的轉折點。這個新文明,就是工業科學與商品經濟時代的文明。這個曆史轉折,就是中國從農耕文明形態發展到工業科學文明形態的跨越。應該說,這是我們曆史機遇中最具有本質意義的一個機遇。既往,中國文明曾經有過兩次曆史大轉折:第一次大轉折,是由洪水時代跨入國家文明時代;第二次大轉折,是由青銅文明跨入鐵器文明。從政治文明的意義上說,第二次大轉折就是由邦聯製與聯邦製文明,跨入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文明的大轉折。
當代,我們麵臨著第三次文明大轉折——由農耕文明跨入工業科學文明。要實現這種曆史大轉折、大跨越,可能需要很長的一個曆史時期。但是,這個機遇與希望,是從我們這個時代開始顯現的。因此,我們這一代人,就要作出自己的努力。至少,我們應該為未來的文明跨越做些先期的基礎工作,完成“第一棒”使命。
所謂先期基礎,最重要的,就是尋求我們這個民族新的強大的精神資源。
這個精神資源,就是走出中國曆史意識的沼澤地,重建我們的曆史意識,理清我們的文明曆史根基,使我們這個曆史時期形成的價值理念體係,足以成為我們子孫前進與跨越的精神根基。本書所作之努力,盡在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