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四 誰偷走了你的幸福:負麵情緒扼殺了你的生命力
引子
我們的懷疑是叛徒,讓我們輸掉通常會贏的好事。—— 威廉·莎士比亞
我們都以為對某人的負麵想法就像射向靶子的箭,會傷及對方,它讓自己覺得擁有了某種力量,在暗中獲得滿足。好像我們會因每一個負麵念頭而獲勝。我們在心中說:“我恨你。因此,我贏了。”
其實,你的負麵想法不是傷害別人的利箭。相反,它們就像氣球,飛過你的頭頂,把負麵感覺留在你的能量領域裏。每一次沉溺在對別人的負麵想法裏,你就是在汙染自己的意識。
憂慮·妥協
懸崖一跳
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有許多次站在象征性的懸崖上。我們知道,自己必須跳到對麵的懸崖上。這裏的懸崖代表過去的你,過去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變的地方,比如要辭掉的工作,應該結束的愛情,必須克服的某種壞習慣。那邊的懸崖代表你想成為的那種人,想擁有的那種成就,一直想追求的夢想或事業,一直想承擔的那種風險。
每次在麵對這些生命中的懸崖時,你就有機會成長,成為比昨天更好的人。但為了追求成長,你必須一躍而過。而大多數人就是卡在這個地方,停駐不前了。
如果我們隻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成長,我們就讓自己喪失許多美好的祝福與契機。在恐懼的另一頭,它們在等待著我們。
你等待的最好時機,就是現在。
憂鬱剪去了翅膀
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希伯來書》
身負重擔不是罪,但它會讓人分心,成為他們前進的障礙。其中最有害的是灰心。灰心是一個拉著我們向下的重擔。
以色列不能進入應許之地的原因就在於他們喜歡報怨。《民數記》第十四章第二十九、三十節告訴我們:“凡向我發怨言的,必不得進我起誓就許叫你們住的那地。”鳴不平的欲望,不知足的欲望,常常會讓人犯上叛逆的大罪。永遠不要對神的慈愛和信實產生懷疑。
努力抵擋疑惑,隻有在這個時候,幫助的力才能到來,信心才能到來。疑惑的目的隻是叫我們失望,拒絕一切不快,憑著信心和喜樂。這樣,我們的“以為”才會變成事實。
魔鬼有兩個最大的詭計:一個是讓我們失望,一個是讓我們疑惑,從而斬斷我們與父神之間的信心聯係。當心,不要中了他的詭計。
一個喜樂的靈能讓我們內心和諧,讓撒旦不敢前來彈奏。心弦如果很熱,充滿靈力的時候,會讓撒旦覺得燙手。
憂鬱會讓萬物譜色,讓一切都變得不可愛,讓未來的希望化為泡影,會奪去人們的一切熱望,鎖住人的一切能力,讓人陷入精神上的麻痹。
當我們插上喜樂的翅膀,我們的工作也會變得更有效率。憂鬱卻剪去這翅膀,讓我們車輪像埃及人的車輪一樣,脫落難行
終久咬你如蛇
酒發紅,在杯中閃爍,你不可觀看,雖然下咽舒暢,終久是咬你如蛇。——《箴言》
一條蛇發現自己身陷火海,就對站在自己附近的人說:“人把我救出來吧。”
那人回答說:“如果我這樣做,你一定會反咬我一口。”
這條蛇再三懇求,並保證不會傷人。最後這個年輕人被說動了,他伸手去救它。但蛇一脫主險境,就想咬那個救命的人。
年輕人氣憤地說:“你不是承諾過不傷害我嗎?”
“是啊,我說過。但傷人是我的天性,沒辦法。”
酗酒也是一樣,人們以為隻要痛下決心,就可擺脫其魔力。但酒天生就會損傷人的健康,一旦讓它在你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難以勝過它了。
不要以為自己有足夠的能力能力能照顧自己。如果你接受了試探,並沉溺其中,你的自製力將變得不堪一擊。你想擁有清醒的頭腦、純淨的良心、堅強的意誌、健康的身體嗎?
痛下決心,拒絕誘惑。
不要同負一軛
他拉著他子亞伯蘭……往迦南地去,他們走到哈蘭就住在那裏。——《創世記》
他們走到哈蘭就居留該地,直到他拉死亡,前後有十五年之久。到此,亞伯拉罕的順服也停止了,在那段時間,神再沒有任何命令和應許,他們之間也沒有任何默契。
在前行的路上,選擇同伴是多麼重要的事。我們雖然起步很好,順利走出了迦勒底的吾耳,但是我們如果帶著他拉同行,走不了多遠可能就要停下來了。
年輕人,要慎重選擇你的人生伴侶。提防妥協的毒氣,因為它能引誘我們聽從愛人的遊說,流連在溫柔鄉裏,失去前進的力。他們向你嘀咕著:“不要走極端,我們隻能陪你到哈蘭,何況你連去哪裏都不知道,何必那麼笨,還要往前走?”聽到親人說這種話,真是讓人難受,這比任何外來的阻力更加難以抗拒。他讓我們不忍心,不能決意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
羅馬大軍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卻征服不了小小的卡波阿平原。他們就像希臘的奧德修斯手下的中戰士一樣,聽了海妖的誘惑歌聲,再也不願意前進,去追尋更大的目標。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
小的可怕,就在於它不會一直那麼小
一點麵酵能使全團都發起來。——《加位太書》
從前有一個老者很想買鄰居的一塊地,但是對方怎麼也不肯。他三番五次地遊說,對方終於同意把地租給他。條件隻有一個,就是隻能播種一季。收獲之後,馬上交回土地。交易談好之後,這個狡猾的長者就在鄰居的土地上播種橡子,橡子的收獲期不是一年,而是三百年。
狡詐的撒旦也是這樣,他先引誘我們犯點小罪小過,不以為然。然後,得寸進尺,直到占據我們整個靈魂。一旦他在我們心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播下了惡的種子,罪惡就會以驚人速度的蔓延滋長,直到最後完全控製我們。
“小”罪的可怕,就在於它不會一直是那麼“小”。
每個罪都有其入口,撒旦日日在門縫窺伺。
堵住它,緊閉心門。
人的兩種性情
有個罪犯進了監獄,他養了一隻喜鵲,結果這隻鳥通人性,成了他的好朋友。看到這,我們不免要問,誰是那個真正的他呢?是殺人不眨眼的罪犯,還是那個有著無限耐性養鳥的人呢?
讀《聖經》的時候,也會有這們的問題。誰是真正的大衛?是寬宏大量,屢屢不殺掃羅的大衛呢?是不願意喝他的手下冒生命危險從城門旁的井邊取來水的大衛呢?抑或是冷酷無情,設計讓烏利亞喪命,好占有拔示巴,滿足自己的私欲的大衛呢?
誰是真正的彼得呢?是在大祭司住宅的院子裏不認基督的彼得呢?還是在公會麵前為了基督的彼得呢?還是在公會麵前為了基督奮不顧身做見證的彼得呢?
誰是真正的約翰呢?是希望召來天火燒毀撒瑪利亞的一個村莊的約翰?還是再三叮嚀:“小子們哪,要彼此相愛。”的約翰呢?
這樣說來,誰是真正的我呢?我可以工作到筋疲力盡,也會完全不想做事;我有時慷慨,有時吝嗇;有時慈悲,有時殘忍;我可以很忍耐,也會很暴躁。
猶太人相信每個人裏頭都有兩種性格,一個好,一個壞。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兩個守護天使,好天使在他的右邊。不斷把他向上提,壞天使站在左邊,不斷把他向下拉。
希臘哲人蘇格底說:“人性好像趕兩匹馬拉的戰車的人,兩馬一馴一野,野馬代表感情,馴馬代表理智。”保羅在《羅馬書》裏也生動尖刻地寫出了這種人性裏麵的鬥爭。
《羅馬書》:“因我所做的,我自己不明白。我所願意的,我並不做,我所憎惡的,我反倒去做……立誌為善由得我,隻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故此我願意的善,我反不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做。”
他正在高山上
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園。——《路加福音》
很多人常常妄自菲薄:“隻有少數特殊的人才能修成大聖,像我這樣式人,恐怕是不可能的了。”還有些人,也是如此。他們隻敢走平坦的低地,以為自己的能力隻能達到那個水平,因此他也隻能獲得一般的福分。這正是許多年輕人的悲劇,他們雖然曾經見過永恒山頂之上的曙光,卻甘願處在低穀。生命真正的勝利是不斷地向上攀登。非凡的福分也隻有那些完全相信的人才能享受得到。
有一個聲音說:“爬上去。”
而他說:“我怎麼爬啊,山那樣陡,我爬不上去的。”
那個聲音說:“你一定要爬,否則等著你的是死亡。”
他說:“山那麼陡,我怎麼爬啊,你對我太苛刻了。”
那聲音說:“不爬隻有滅亡,你的心靈和身體都要滅亡。往上爬吧,此外你別無選擇。”
他忽然想起以前曾經讀過一本書,那是一個有名的登山者的自傳。書中說道:每當他攀登高山時,他總是會感謝那個一直與他同在的那個伴侶。他是冥冥中自己的領導者。當他登上頂峰時,他更堅信他的存在。
傳記中寫過:“我的靈魂一直在我掌握中。”就是這句話,鼓舞了他的心靈。“神創造他,就是要他去經曆各種艱難困苦,不能流連平穩的坦途。”
我走在高山上,山穀一片黑暗,山頭仍有光。
我路過黑夜的草原,那裏星光璨爛。
如果你來造訪我的舊居,
那門上寫著:“他正在高山上。”
習慣的鎖鏈
我因此自己勉勵,對神對人,常存無愧的良心。——《使徒行傳》
一滴水如果落在雪亮的利刃上,立即就拭去,它不會在上麵留下任何痕跡。如果過了幾天,或是幾個星期,它還留在那裏,利刃就會生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