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雖然老派,但也新潮。說他老派,那是因為他喜歡結交比我還老的老人,以至一位朋友跟他打趣道:“等你老了,這些老人早已故世,你不會感到孤獨嗎?”他很傳統,隻會打的,不會開車,前兩年用的還是早已被淘汰的非智能摩托羅拉手機,還在用鋼筆在稿紙上“爬格子”,時不時還喜歡穿一身中式對襟衫、脖子上掛條長圍巾,家裏布置得跟曹禺《雷雨》中周樸園的客廳似的,牆上懸掛著木框對聯,桌上堆放著線裝書籍……但他也絕對新潮,家裏用的、身上穿的、嘴裏吃的、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絕對與時俱進,絕不落伍。

他雖然大腦發達,但小腦和四肢遲鈍。曹可凡的聰明眾所周知,盡管開竅較晚,據可靠人士透露,中小學成績一直平平,但人家是大器晚成。自讀大學以後初露鋒芒,以後無論是行醫還是教書,無論是做主持還是拍影視,一上手就讓人刮目相看,特別是主持節目,從藝三十餘年,獲獎無數,深受觀眾喜愛。但是他的動手能力實在不敢恭維,說他不願開車,還不如說他根本學不會,學開車第一天就由於手腳協調太差打了退堂鼓;與其說他很晚才用智能手機,還在手寫文章是老派,還不如說他學起來實在費勁,發短信、玩微信的本事好像也還是這兩年的事情。

他雖然強勢,但樂觀、幽默,內心多有柔軟之處。因為在重大活動或主題晚會節目中常常以一本正經的形象展現在舞台及電視觀眾麵前,給人以居高臨下、不可親近的感覺,其實曹可凡不僅可以讓人“遠觀”,體現了國際大都市的大氣、洋氣和雅氣,很有些紳士風範,更合適“近玩”。他言語風趣,近乎放肆的大笑聲讓人振聾發聵;他待人接物總是保持一張笑盈盈的胖臉,而且舉止典雅、言語得體、禮數到位;隻要朋友有求於他,他總願意傾力相助,哪怕是素不相識的出租車司機、小飯店老板,都會施以援手。

他雖然算不上厚道、老實,但做人地道、誠實,正直而善良;他雖然固執,但處事機靈,善看山水,極盡變通;他雖然聰慧,但做事絕對認真勤奮,不耍小聰明,不抖小機靈;他雖然喜歡榮譽、在乎功利,但絕無虛榮,從不急功近利;他極具才氣,智商很高,但更懂得賺得人氣,善於溝通,情商一流。

這就是我所觀察、感悟到的曹可凡,一個絕對精明的地地道道的上海人,一個行走江湖而深知江湖之險惡,從不逆潮流而行,善於審時度勢且具有正能量的上海文化人。

我總認為每一個成功人士,其實在他們身上必定會蘊藏並體現出:或為家庭教育所形成的德行水準——“教養”;或為正確待人接物的處世態度——“修養”;或為對情緒欲望所具備的控製能力——“涵養”;或為在某一領域所展示的境界品質——“素養”;或為通過後天學習而形成的文化積澱——“學養”。曹可凡雖然不能說是“五項全能”吧,但至少看完了這本書後,你會覺得可凡的成功與上述“五養”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他雖然老派,但也新潮。說他老派,那是因為他喜歡結交比我還老的老人,以至一位朋友跟他打趣道:“等你老了,這些老人早已故世,你不會感到孤獨嗎?”他很傳統,隻會打的,不會開車,前兩年用的還是早已被淘汰的非智能摩托羅拉手機,還在用鋼筆在稿紙上“爬格子”,時不時還喜歡穿一身中式對襟衫、脖子上掛條長圍巾,家裏布置得跟曹禺《雷雨》中周樸園的客廳似的,牆上懸掛著木框對聯,桌上堆放著線裝書籍……但他也絕對新潮,家裏用的、身上穿的、嘴裏吃的、眼睛看的、耳朵聽的,絕對與時俱進,絕不落伍。

他雖然大腦發達,但小腦和四肢遲鈍。曹可凡的聰明眾所周知,盡管開竅較晚,據可靠人士透露,中小學成績一直平平,但人家是大器晚成。自讀大學以後初露鋒芒,以後無論是行醫還是教書,無論是做主持還是拍影視,一上手就讓人刮目相看,特別是主持節目,從藝三十餘年,獲獎無數,深受觀眾喜愛。但是他的動手能力實在不敢恭維,說他不願開車,還不如說他根本學不會,學開車第一天就由於手腳協調太差打了退堂鼓;與其說他很晚才用智能手機,還在手寫文章是老派,還不如說他學起來實在費勁,發短信、玩微信的本事好像也還是這兩年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