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卷 第二十三章
深秋季節,碧波湖籠罩在層層霧靄中,一輛掛著普通民用牌照的三菱越野吉普,從省委大院裏緩緩地駛了出來。
司機小孫朝坐在副駕駛座上的警衛員龍士強瞥了一眼,那意思是問:“往哪裏去?
警衛員龍士強轉過頭去看了看坐在後座裏,正捧著一本B省市縣交通圖看的省委書記於國柱,問道:“於書記,怎麼走?”
“先從銀沙洲過大橋,然後,往古城方向走。”省委書記於國柱頭也沒抬地說。
按照他的吩咐,車子在省城繞行了一個多小時,終於過了銀沙洲長江大橋。過了大橋之後,他又告訴司機:“不要上高速,沿著二○七國道往西行。”
很快,車子就上了二○七國道,由於江漢平原上大霧彌漫,司機將車速壓到了最低限度。警衛員龍士強看看車內的溫度計,再看看外邊的大霧,將一條毛褲遞給於國柱說:“於書記,今天霧太大了恐怕不安全,我們還是返回吧!”
“沒問題,我們慢點開就行了。”於國柱不以為然地說。
龍士強又懇求道:“您這一路風塵地在全省跑了半個月,今天就不能休息一天嗎?”
於國柱邊在車上熟練地套上毛褲邊問道:“今天什麼日子,不是年不是節的為什麼休息?”
“您忘啦!今天是你五十九歲的生日。”龍士強提醒道。
於國柱反問道:“是嗎?”然後,笑道:“時間過得真快,一晃就一個花甲了。”
“在我們鄉下,像您今天得由兒女們給您大擺宴席祝壽的。”司機小孫插話說。
於國柱說:“祝什麼壽?毛主席說過,共產黨人不要祝壽,祝壽不見得長壽。今天我跟你們兩個在一起,不是很愉快嗎?”
省委書記的一席話,讓小龍和小孫不好再提這個話題。車內的氣氛一時有點沉悶起來。
為了打破這種沉悶的氣氛,於書記主動跟他們拉起了家常。於書記問司機:“小孫,你家鄉今年收成怎麼樣?”
“前天我父親來說,今年收成不錯。”小孫答。
“嗯!你們那個地方屬於崗地,灌溉問題不解決好,就不可能穩產。”於國柱說。
小孫扭過頭:“我爹說上次跟您反映我們家鄉的小流域治理問題,您批示後省水利廳和縣裏麵都很重視,現在正在落實之中。”
於國柱:“你爹反映的問題很實在,你們那個地方是個革命老區,光將軍就出了上百個,可以說是為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過巨大貢獻的地方,建國幾十年了人民生產生活條件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我們真的有些對不住老區人民呀!”
小孫說:“我爹說我們家鄉的父老鄉親都非常感謝您。”
“不要感謝我,我們這是還欠賬。今後,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對老區,不光是老區,而是整個農村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徹底改變農村的生產條件,隻有生產條件改善了,農民才能增產增收。隻有把農民的問題解決好了,實現中國的城鎮化和現代化才有可能。”於國柱說著,摘下鼻梁上的眼鏡擦了擦。
這時,警衛員龍士強插話說:“按照現在的惠農政策,農村變化肯定更快。”
“你是北方人唄!”於國柱問。
龍士強答:“吉林長白山人。”
於國柱問:“你們那裏農村的情況怎麼樣?”
龍士強激動地說:“我們吉林從今年起,已宣布取消了農業稅。”
“對,你們吉林和黑龍江省是全國取消農業稅的試點省份。”於國柱說。
龍士強轉過身來,眉飛色舞地向省委書記描述東北人民取消農業稅後的喜悅心情,末了,感歎地說了句:“有四千二百多年曆史的農業稅被取消,真是具有裏程碑的意義。”
“你小子看來對這個問題有所研究,很多專家都說是兩千多年,你怎麼說是四千二百多年。”於國柱認真地問這個可愛的東北籍警衛員。
龍士強則故弄玄虛地說:“於書記的警衛員唄!天天聽您念叨這些事,我當然得研究研究呀!”
小孫看了他一眼說:“你小子別賣關子了,你就回答於書記的問題。”
龍士強笑笑說:“那我就班門弄斧啦!”
於國柱眯縫著眼睛點了點頭,示意他說。
“我國的農業稅,起源於約公元前兩千二百年左右,同奴隸製國家相伴而生。《左傳》說,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夏代已形成國家。《孟子·滕文公》說,夏後五十而貢。即夏代國家分給每戶農民五十畝土地,農民要向國家交一定貢賦。
“夏時還根據土地肥瘠定出了貢賦等級,比如古城的土地等級為八級,賦稅等級分為三級,貢獻品種為十八種。
“商代實行助法,即孟子說的什一稅率。商代將部分土地交農民耕種,實行七十稅一向農民收取稅賦。
“到了周代,實行井田製,農民種田百畝,仍實行什一稅率,並設有專人征收實物。
“所以說,我國的農業稅起源於夏代。從那時算起,自然就有四千二百多年的曆史。”龍士強昂著頭說。
於國柱笑道:“不錯。但是,它的確立和鞏固卻是在公元前五百九十四年的春秋時期。那時,集體勞作向個體家庭經營演變,生產力得到了發展,就頒布了‘初稅畝’的成文法律,規定無論公田私田一律按畝繳稅,畝十取一,取代了傳統的藉田以力的徭役地租。後又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變革,比如西漢時期的‘薄賦省刑’,東漢末年的租庸調法,唐朝實行‘兩稅法’改征實為征錢,北宋時期頒布的地方田均稅法、募役法,明朝的‘一條鞭法’、清朝的‘攤丁入畝’等等,所以說,農業稅是我國最古老也是曆史最長的稅種,從確立時算起,具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曆史。”
龍士強一梗脖子說:“我認為說四千二百多年也不錯。”
“不錯,你這種學習態度和鑽研精神值得提倡。”於國柱爽朗地笑道。
說話間,車子已經駛入了荊南縣的地盤。於國柱要小孫把車子停在路邊,他從車上下來,朝旁邊一家貼著對聯的農戶走去。看得出來,這戶人家剛剛辦完喜事,正在打掃庭院。於國柱朝那副鮮紅的對聯看了看,隻見上麵寫著:逢盛世黨的政策暖人心,遇佳期農家小院盈喜氣。然後,朝正在打掃庭院的一位大爺叫了一聲:“老哥子,你在忙呀!”
那位頭發已經有些花白的大爺,停下手中的活計看了看眼前的來人,笑看說:“沒什麼忙的,請問您是何方貴客?”
於國柱回答:“我是路過此地,見你家好像剛辦完喜事,前來討杯水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