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1 / 3)

產生把這些客廳裏的高談闊論記錄下來的想法,是1999年過六十大壽的時候。主要是出於對自己大半生的寫作的一種不滿。我想起了魯迅的一個說法:在中國的言說環境裏,公開發表的文章都是被閹割過的,不僅編輯、總編輯要對它動手術,我們自己也要抽去幾根骨頭。讀者所能看到的,都是沒有骨氣的閹人的文章。這樣的政治上的自我保護成了習慣,我們就有了兩套話語:隻有在信得過的少數朋友的小圈子的私下聊天裏,說些真話,特別是有關政治的真話,一旦到了公開場合,或者形成文字,哪怕是日記這樣的私人寫作,也都要自律自殘,遮遮掩掩。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刻骨銘心的反省:“我們這一代人活得實在太窩囊,一輩子都在看著別人的眼色,按照要求,說大話,套話,廢話,假話,做違心的事,做違心的文章,現在,老了老了,活到六七十歲,如果還不放鬆一點,解放一下,說真話,說自己心裏想說的話,就太對不起自己了。”因此,現在決定將私下聊天才說出的心裏話記錄下來,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一個真實的自我”。

我給自己做了這樣一個設計:每年年初,都寫一篇總結式的文字,把剛剛過去的這一年,自己的遭遇,所看所思所想,都如實記錄下來,以立此存照。“這首先是一個自我存照,如實地記錄自己的生存狀態,精神狀態,自己的歡樂、痛苦、煩惱、憂慮,以備以後回顧與反省,也為後人留下一個曆史轉型時期的普通的良知未失的知識分子真實的身影:他的命運與思考”;“另一方麵,這也是一個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的存照”,這是因為作為天生關心國際、國內政治的知識分子,我的“所看所思所想”,我在客廳裏的高談闊論,很少是個人的私事,更多的是世界和國家大事。即使是個人遭遇,也總是要揭示背後的社會、體製的原因。因此,所謂每年的總結,都是這一年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在我思想、心靈上的反應,我的政治觀察、思考、分析、判斷與預測。這樣的分析、判斷,當然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不是嚴格的學術研究,但因為是對剛剛發生的曆史事件的即時反應,可以說是一個現場記錄,因此,就具有史的價值。我自己是認真地把它當作一種時事、政治評論與曆史記載來寫的。我的本來隨風而逝的客廳高論,因此獲得了一種可以凝定下來的文字的形態,我的政治分析的興趣、能力與習慣,也借此得到了發揮。這大概就可以避免王瑤先生的遺憾了。

我還給這樣的年度總結式的寫作,定了兩條原則。一是“真實性”:“無論如何,也要寫出自己的真實的想法,而絕不顧及是否犯忌,犯戒,犯禁,哪怕因此付出某種代價,也在所不惜。”其二是“不公開性”:從一開始就不準備公開發表,這樣,既可以保證政治的安全,更可以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以保證最大限度的思考與表達的真實性。(以上引文均見《〈知我者謂我心憂——十年觀察與思考1999—2008》後記)。

產生把這些客廳裏的高談闊論記錄下來的想法,是1999年過六十大壽的時候。主要是出於對自己大半生的寫作的一種不滿。我想起了魯迅的一個說法:在中國的言說環境裏,公開發表的文章都是被閹割過的,不僅編輯、總編輯要對它動手術,我們自己也要抽去幾根骨頭。讀者所能看到的,都是沒有骨氣的閹人的文章。這樣的政治上的自我保護成了習慣,我們就有了兩套話語:隻有在信得過的少數朋友的小圈子的私下聊天裏,說些真話,特別是有關政治的真話,一旦到了公開場合,或者形成文字,哪怕是日記這樣的私人寫作,也都要自律自殘,遮遮掩掩。於是,就有了這樣的刻骨銘心的反省:“我們這一代人活得實在太窩囊,一輩子都在看著別人的眼色,按照要求,說大話,套話,廢話,假話,做違心的事,做違心的文章,現在,老了老了,活到六七十歲,如果還不放鬆一點,解放一下,說真話,說自己心裏想說的話,就太對不起自己了。”因此,現在決定將私下聊天才說出的心裏話記錄下來,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留一個真實的自我”。

我給自己做了這樣一個設計:每年年初,都寫一篇總結式的文字,把剛剛過去的這一年,自己的遭遇,所看所思所想,都如實記錄下來,以立此存照。“這首先是一個自我存照,如實地記錄自己的生存狀態,精神狀態,自己的歡樂、痛苦、煩惱、憂慮,以備以後回顧與反省,也為後人留下一個曆史轉型時期的普通的良知未失的知識分子真實的身影:他的命運與思考”;“另一方麵,這也是一個全球化時代的中國社會的存照”,這是因為作為天生關心國際、國內政治的知識分子,我的“所看所思所想”,我在客廳裏的高談闊論,很少是個人的私事,更多的是世界和國家大事。即使是個人遭遇,也總是要揭示背後的社會、體製的原因。因此,所謂每年的總結,都是這一年國內外的重大事件在我思想、心靈上的反應,我的政治觀察、思考、分析、判斷與預測。這樣的分析、判斷,當然具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不是嚴格的學術研究,但因為是對剛剛發生的曆史事件的即時反應,可以說是一個現場記錄,因此,就具有史的價值。我自己是認真地把它當作一種時事、政治評論與曆史記載來寫的。我的本來隨風而逝的客廳高論,因此獲得了一種可以凝定下來的文字的形態,我的政治分析的興趣、能力與習慣,也借此得到了發揮。這大概就可以避免王瑤先生的遺憾了。

我還給這樣的年度總結式的寫作,定了兩條原則。一是“真實性”:“無論如何,也要寫出自己的真實的想法,而絕不顧及是否犯忌,犯戒,犯禁,哪怕因此付出某種代價,也在所不惜。”其二是“不公開性”:從一開始就不準備公開發表,這樣,既可以保證政治的安全,更可以獲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以保證最大限度的思考與表達的真實性。(以上引文均見《〈知我者謂我心憂——十年觀察與思考1999—2008》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