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麵子要緊
把“麵子”當做整個中國人的一種“特性”,乍看起來荒唐透頂。但是在中國,麵子這個詞不光是指人臉,它是一個含義複雜的詞,含義比我們所能講述的要多,大概比我們所能理解的還要多。
為了理解麵子的含義,哪怕隻弄懂其中的一部分,我們也需要考慮下列事實:中國人這個民族,有一種強烈的演戲本能。戲曲差不多可以說是唯一的全國性娛樂,中國人對戲曲的狂熱,就如同英國人對體育、西班牙人對鬥牛一樣。隻要略加觸動,任何一個中國人就會感到自己化身為戲曲中的某個角色。他自己入戲了。像戲子一樣作揖、跪下、鞠躬、叩首。西方人看到這一套,即便不覺荒唐,也認為多此一舉。中國人是按戲曲套路來行動的。每當他感到危險之時,即便他是對兩三個人說話,也像是在大庭廣眾上講演。他會大叫道:“我對你,對你,還有你,對你們大家說。”要是麻煩化解了,他就會自感在喝彩聲中“下了台”;要是這些麻煩依然纏身,他就會感到“下不了台”。所有這些套路,要是你心底明白,就會知道與事實毫不相幹:真相永遠不成問題,問題隻是“麵子”。要是在恰當的時間以恰當的方式“秀”出一段得體的話,那完全就是一出精彩的戲曲了。我們不能去幕後窺視,那樣的話,世界上所有的好戲,全都讓你攪黃了。在亂哄哄的生活中,按社會規定的戲曲套路去做,就會有麵子。要是不這樣做,或者忘記“台詞”,或者沒有唱、念、做、打,就叫“沒麵子”。一旦摸到竅門,麵子就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中國人眾多特性這把暗碼鎖。
我得補充一下:麵子的套路和這個套路所帶來的快意,西方人一般都搞不懂,他們總是忘記了中國人是在演戲這個前提,誤入何足道哉的真相領域之中。對西方人而言,中國人的麵子很像南太平洋島上土著人的“塔布”(禁忌),都是一種不可否定的無形之力,隻不過麵子難以捉摸,規則不清,隻按人們通常的感覺來更替。這一點,中國人與西方人必須認同這個事實,因為他們從未對同一件事情看法一致。在調解鄉村居民從不停息的吵鬧時,“和事佬”費盡心機考慮的是,如何讓爭吵雙方都有麵子,正如歐洲政客考慮勢力均衡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目的不是為了公正,盡管表麵上要求公正,但對一個東方人而言,這幾乎不可能,這種“和稀泥”的調解,完全隻是顧及各方的麵子。同樣的手法,也常常出現在法庭中,很多的訴訟結果,都是沒有勝負的平衡產物。
送人一份厚禮,是“給他麵子”。要是這份禮是某個“鐵哥們”送的,那就隻能收下一部分,很少有或者從未有過全部回絕的。許多渴望保留麵子的例子,足以說明這件事。被人當麵指錯,這是丟麵子的,因此無論有多少證據擺在麵前,都要否認它們,以此來保住麵子。
丟了一隻網球,可以斷定是一個苦力“順手牽羊”,但此人憤怒地否認此事,他會走到丟球處,馬上“發現”球居然就在那裏(從他的袖子裏掉出來的),然後他叫道:“你看,你‘丟’的球在這兒。”女仆把一位客人的鉛筆刀藏在她主人房間裏,人們不久就發現這把鉛筆刀塞在桌布下麵,她就裝作驚奇的樣子把它拿出來。在這些真實的笑料中,他們保住了麵子。仆人丟了一把銀勺子,他明白需要賠錢,或者從他工錢中扣除,他就搶先辭職走人,並且故作不屑地說:“那錢留著賠那把銀勺子好了,我不要了,行了吧。”這樣,他就沒失去自己的麵子。一個債主明白錢收不回來了,但還是到欠債人那裏,發一通狠話,表明自己通曉人情世故,錢沒拿到,麵子卻沒丟掉,警示他人,以保障自己今後不會再像這次一樣要不回錢。一個仆人疏忽出錯,或拒絕做事,一當得知自己會被解雇,他就會把錯誤再重複一遍,然後主動辭職,以保住麵子。
保住麵子,沒了性命,這對我們而言,沒有什麼吸引力,但我們聽說,一個縣令,獲得一種特別的恩典,在斬首處死時,可以身穿官服,這樣就保全了自己的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