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轉變起源於他們在1991年7月5日的第一次很重要的交往。蓋茨的母親打電話給蓋茨,要他去參加一個西雅圖地區的社交活動,並且特別告訴他,這場活動巴菲特會參加。但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蓋茨明確表示自己不願意去,而且說他對巴菲特並不感興趣,因為他們兩個人從事的行業互不相關,而且年齡相差25歲。
但是,母親又向蓋茨說道:“《華盛頓郵報》的出版商凱瑟琳·格雷厄姆也將會參加這個活動。”這時,急於想會見凱瑟琳女士的蓋茨改變了主意,於是他參加了這次晚會。於是,蓋茨與巴菲特生平第一次見麵了。
兩個人見麵後的第一個話題是IBM。當時巴菲特征求蓋茨對IBM所麵臨變化和挑戰的看法。而那個時候,蓋茨正在研究IBM的發展與經營,而在此以前,他也曾經聽別人說起過,巴菲特不喜歡科技類股票,而且從來不用電腦辦公。於是,當巴菲特向他請教對IBM的發展前景時,蓋茨感覺特別高興,並且覺得自己在巴菲特麵前接受了一次最高規格的禮遇。蓋茨說:“我非常希望有人問我這方麵的問題,對此我都有點急不可待了。”
那天他們兩人愉快地談論了幾個小時,談話內容涉及政治、工業、社會、運動等諸多方麵的內容。巴菲特要蓋茨向他推薦兩隻科技類的股票,蓋茨向他推薦了自己的公司與自己公司的合作夥伴。巴菲特為了表示對蓋茨的友誼,幾天之後,巴菲特各買了100股微軟與英特爾的股票。這100股的科技股票,就成了兩位億萬富翁之間友誼的重要起步。
1993年秋季,兩人還在百慕大群島和其他一些商業領導度過了一個星期,這些商業領導都和“巴菲特團體”有關,他們是非常要好的一個朋友圈,每兩年都要聚一次,商討一些世界事務。巴菲特曾幾次參觀微軟公司,他鼓勵蓋茨認真地去讀一下本·格雷厄姆的作品。
3、橋牌是共同的愛好。
另外,兩大富豪都有一個特殊愛好—打橋牌。蓋茨還是在小孩子的時候學過橋牌,後來放棄了,直到與巴菲特成為朋友之後,才重新對打橋牌產生了深厚興趣。蓋茨在談到巴菲特時說,他真是一個不折扣的橋牌迷。巴菲特一星期大概要玩10到12小時,而蓋茨隻玩3小時。巴菲特說:“假如有三個合適的牌友陪我的話,叫我蹲監獄我都沒有意見。”
在1999年計算機分銷商展覽會議上,蓋茨向人們展示了一盒錄像帶,在這盒錄像帶中,他和巴菲特為解決因特網上一個價值2美元的橋牌遊戲的爭端,出現在橋牌裁判員朱蒂麵前。這盒錄像帶是在加利福尼亞州蒙特裏縣的一個法院裏錄製的。巴菲特告訴裁判員朱蒂說:“我們兩個在因特網上打橋牌,像往常一樣,就在我要徹底打敗他之際,這個可恨的小騙子為了逃避失敗,拔掉了他計算機的插頭。”裁判員朱蒂判巴菲特勝訴:“蓋茨先生,賠償這個人2美元。可能他會用這2美元進行投資,並從中得到一些好處。”
巴菲特經常在因特網上與比爾·蓋茨打橋牌,往往一玩就是一天。以打橋牌的方式交往,對兩個人來說都比較合適。因為巴菲特是位投資專家,對與電腦有關的專業技術一竅不通;而蓋茨卻是位技術專家,對投資一類的學問所知有限。若以雙方的專長進行交流,恐怕非常難找到共同的話題。
4、友誼地久天長。
進入新世紀後,兩人的友誼進一步發展。微軟每年會安排業界高層CEO的聚會,而這個時候蓋茨往往會特別為巴菲特及其家人安排商務旅行,他會想盡一切辦法令巴菲特倍感舒適,就像關心、照顧自己的家人一樣。巴菲特常常有機會帶著《華盛頓郵報》的CEO愷撒去拜訪蓋茨,蓋茨的父母和姐姐。雙方會共進午餐,吃點心和新鮮的水果,還會打一個下午的橋牌。大家在一起融洽得好像一家人。
2004年12月,蓋茨獲邀加入伯克希爾公司的董事會,以填補巴菲特妻子逝世後的空缺。2005年4月30日,伯克希爾公司股東在公司年會上投票通過了對蓋茨的董事任命。樣,全球兩大巨富聯手在同一董事會中共事。巴菲特說:“蓋茨的加入將有助於確保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成功發展,因為蓋茨有很好的商業頭腦,了解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文化,並願意提供幫助。”蓋茨也在一份書麵聲明中表示:“我非常的高興並且十分榮幸能加入一家這麼成功的公司的董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