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在等待了將近一年之後,段永平和巴菲特終於在紐約的牛排館裏見麵了。在競拍成功後的一年多裏,為了這次會麵,段永平一直在與巴菲特電子郵件聯係,同時苦練英語,以做好充足準備。果然,這次會麵,段永平沒有浪費機會。他最感珍貴的是得到了巴菲特股票投資的心得。巴菲特告訴他,自己犯了很多錯誤,比如說十多年投資一家公司,本來隻值4個億,但他用了40億。現在這家公司的價值是零,已經破產了。投資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少犯錯,而且也不是說某一個項目做得漂亮就行。投資就像打高爾夫,要是每一個都打得很好,那就不好玩了。高爾夫主要是要看整個成績,而不是看某一個部分。大部分人都更關注為什麼你這一杆打得這麼好,其實高爾夫是用全場來計算你的成績。據段永平回憶,這次聊天雖然隻有3個小時左右,但聊的範圍很廣泛。除了投資、慈善之外,他們還談到了高爾夫、橋牌等娛樂活動,以及家庭狀況。
在這次午餐會上,段永平並沒有向巴菲特請教他最想問的那個問題,“如果你手裏有很多錢,但沒有好的投資目標,你會怎麼辦?”因為巴菲特在回答其他問題的時候間接回答了這個問題。當時另外一個人提問巴菲特:“如果有了目標沒錢,是否能借錢做投資呢?”巴菲特回答說他隻希望富一次,借錢投資可能讓他有更多的機會致富,但是也有可能讓他最後一次全部賠光,因為你的下注越來越多。投資是一項壓力巨大的工作,從事投資後,段永平有時候也感到很緊張,焦躁,甚至多了不少白發。巴菲特的話讓他心態好了不少,知足常樂,適可而止,不要妄想抓住每一次機會,也不要奢想一次機會就暴富。市場上有的是機會,少犯錯才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對於財富的這種態度也深深地打動了段永平。段永平說,巴菲特非常平易近人,低調簡樸。他回憶說當他們吃完飯離開的時候,巴菲特的司機開了一輛特別像美國普通藍領開的最普通的車過來,近80歲的巴菲特身手矯健地鑽了進去,揮手與他們道別,令他印象深刻。這樣低調和務實的作風,讓段永平自歎弗如。他說,雖然在財富的追求上是沒有盡頭的,但是像巴菲特這樣,謹慎低調地長久關注慈善,更值得那些一心追求財富的人們學習。
此外,與巴菲特一樣,段永平也是一個慈善家。“投資隻是我的愛好,慈善才是我的工作”,這句話段永平在2006年回國時多次聲明過。確實,段永平的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慈善事業上。2005年,他與妻子劉昕組建了家庭慈善基金EnlightFoundation,資金來源於他自己的投資收益以及朋友們的捐贈。他把持有的234萬網易的股票,以及部分九城數碼的股票都放在了基金中,僅此兩家股票的價值就超過5000萬美元。另外,幫朋友們投資掙的盈利,段永平也會請求他們捐贈一部分給慈善基金。這些年來,段永平捐出去巨額財富。向所居住地區的學區、醫院捐贈資金和設備;與丁磊聯合在斯坦福捐建了一個總值400萬美元的基金,以幫助需要資金援助的一年級的中國學生;母校浙江大學100周年校慶,他聯合丁磊與其他校友,一共捐贈了4000萬美元,其中丁磊本人出資1000萬美元,段永平募集了3000萬美元。段永還打算向父母從前工作的單位捐建一座圖書館。也許正是這種對待財富的豁達態度,讓段永平不斷能夠積累財富。
段永平與巴菲特的會麵,再加上2007年中國股市的一路飄紅,讓中國的股民產生了一個巨大的期待:中國何時也能夠出現一個巴菲特?為此,網易財經頻道才推出了《尋找中國的巴菲特》的係列專題訪談,訪談的第一個對象就是段永平,讓我們看看段永平自己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網易財經:
現在模仿巴菲特的人很多,但是巴菲特隻有一個,您認為這個問題出在什麼地方?
段永平:
這沒什麼問題,你也可以起名叫巴菲特。你對巴菲特的定義是什麼?巴菲特是價值投資者,價值投資者也不是巴菲特一個人,我認為巴菲特是非常好的有價值投資理念的人,他堅持的時間長,他有足夠的時間展現他的能力。
有些人,像他的老師格林漢姆,對價值投資的分析非常到位,非常清楚。像巴菲特講的,格雷厄姆寫出了迄今為止他看到的最好的一本書。但是格雷厄姆自己做投資並不多,我想跟他是教授的身份有很大的關係,但這樣這不等於說他就不是價值投資者,最早的理念就是從他這裏出來的。巴菲特講,這個人是最典型的“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他把價值理念很完整的闡述出來,巴菲特是樹下乘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