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當HTC遭遇成長的“天花板”(1 / 3)

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成長的煩惱都是難以避免的,而這也是發展的必經之路。HTC的拐點意味著它已經觸碰到了成長的“天花板”。隻有勇敢地打破這些“天花板”,才能走向更高的發展階段。作為威盛和HTC兩家企業的掌門人,王雪紅早就已經意識到了“天花板”的存在。

1.低端與高端之爭

雖然王雪紅以勢如破竹的氣勢把HTC推向了一個高峰,使得HTC智能手機的銷量一度超過了自己的主要競爭對手,甚至把壟斷手機市場多年的霸主諾基亞都拉下馬,還趁機向蘋果下挑戰書,但可惜的是,HTC 始終沒有在高端市場上推出一款能夠和蘋果的 iPhone 或者三星的Galaxy相抗衡的“明星產品”。

沒有“明星產品”,就不能像 iPhone 那樣擁有一批鐵杆“果粉”,也就無法有效地籠絡住忠實客戶。因此,在高端市場上,HTC 與其他生產廠商相比,優勢並不明顯。而且 HTC在專利方麵存在著嚴重的硬傷,蘋果和三星可以利用自己專利多的優勢對其進行強力打壓,讓它在高端智能手機市場頻頻受挫。

因為一直不重視中低端市場,在高端市場上的陣地連續失守之後,HTC也就失去了一個可靠的避難所。在這種情況下,潛力無限、一直在高歌猛進中的大陸市場似乎成了王雪紅的新機遇。

從2010年開始,王雪紅開始把HTC的銷售重點逐漸轉移到了大陸市場,並借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渠道和市場優勢,大力發展 HTC 品牌,以實現無縫銜接。作為全球手機市場全新增長點,大陸市場上的智能手機銷售量已經全麵超過了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因此,王雪紅的這步棋走得十分高明。

可惜的是,王雪紅雖然預測到了大陸市場的巨大潛力,卻沒有摸準大陸消費者需求的脈搏:在大陸市場上,手機消費者對傳統的功能手機的需求仍然處於十分旺盛的階段,而對於智能手機的需求相對來說要小一些,而且大多數都集中在一、二線大城市以及 1000~1300元的中低端價格段上。

低端手機才是大陸市場的銷售主力軍,然而 HTC 的產品結構卻截然相反,大約有六成以上的產品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能夠適合低端市場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很少。

低端產品的匱乏導致 HTC 無法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還隻是王雪紅在大陸市場上麵臨的眾多問題之一。除了這一自身存在的硬傷外,王雪紅還要應對低端手機生產廠商的攻勢。隨著運營商的業務重心越來越向千元左右的低端智能手機傾斜,很多生產廠商都看好這塊“大肥肉”,想分一杯羹。華為、中興、聯想等都是其中之一,它們以最快的速度殺入低端手機市場,並且迅速推出新產品,一路攻城略地,瓜分HTC的市場份額。

到底應該固守高端市場,還是推出千元左右的智能手機產品搶占低端市場?這個問題已經成為王雪紅的一個艱難選擇。

2.操作係統缺失是永遠的軟肋

在一次演講中,王雪紅曾經指出,HTC之所以能夠從一個小企業迅速成長為全球排名非常靠前的大型企業,是因為六個關鍵因素:創新、夥伴關係、國際 DNA、自由市場、熱情以及跟著自己的夢想走。在她的排序中,夥伴關係是排在第二位的,由此可見,王雪紅對夥伴關係的重視程度。

的確,HTC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裏在智能手機市場崛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它與歐美電信商們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借助電信運營商的渠道,HTC以較低的代價實現了市場擴張,這種合作關係也使得王雪紅有能力采取和蘋果的“單一產品主打全球市場”截然相反的營銷策略。

從代工行業發家的HTC對合作夥伴一直抱著一種謙和的態度。HTC的首席執行官周永明曾經在一款新產品的發布會上說,HTC的價值來源於為合作夥伴所創造的價值,這種價值才是HTC的核心競爭力。然而,謙卑並不能為王雪紅和HTC帶來產業鏈上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