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沒空管他的五兒子,這陣子他像隻殷勤的蜜蜂,兢兢業業地開發他的後宮。大選還沒開始,宮裏已經多了兩位常在,一位答應,皇後之前三令五申的宮規成了一紙空話。總有人暗地裏起了心思,一時間,各路鶯鶯燕燕頻頻登台,表麵上依舊花團錦簇熱樂融融,端得是太平盛世天家氣象。西藏進京,荊州大捷,更是將熱烈的氣氛推向最高。

乾隆最近的日子頗為沒勁,他正在暗地裏效仿先祖,創了密折製,又撒下去不少人手監視各處動向。他推行後便能徹底掌握朝廷動態了,放鬆下來便發覺生活的無趣。乾隆算算日子,章嘉大師要進京了,沒準便能把他送回原來的世界呢,便想要再多多見識一下此方世界的風土人情。西藏原本早就歸順了的,結果現在又有一個土司大張旗鼓要進京,他便上了心。

對於章嘉大師,乾隆是頗為信服的。這次藏王進京,他也有點像長輩誇耀求表揚的意思在。因此在乾隆的授意下,西藏方這次進京聲勢浩大,沿途百姓紛紛圍觀。土司很滿意,一路興高采烈得意洋洋,大清臣民也感覺很盡興,沿途拖家帶口呼朋引伴,氣氛熱烈得堪比過年廟會。沒辦法,就算是□□上國,這樣的稀罕事也不是說見就見得。

就這樣,西藏一行煊煊赫赫進了京,被當耍猴戲的一樣一路引起不少歡呼。京城方麵也向這遠道而來的降臣表現出極大的善意,既然你們遠道而來,我們也有所表示,這樣吧,正好平定荊州之亂的大軍先於你們進京,我們就邀請你們看閱兵吧。盛情難卻啊,西藏土司巴勒奔也就沒推拒。

早些日子,荊州之亂平定了。可是天下承平日久 ,為什麼單單就荊州發生民變了呢?朝廷一定要拋根究裏的呀,大軍剛剛抵達,就有禦史在朝堂義憤填膺地細數端親王府種種惡行,並總結道,雖然乾隆愛民如子,奈何端王實在混賬,況且端王又是領著異姓功臣爵位,宗室沒啥關係,因此宗室對他的罪行並不知情。乾隆是仁君啊,他表示既然這樣那就允許端王戴罪立功,等平叛後就把權力交接一下回京榮養吧。皇上真是仁慈啊,於是眾大臣又替遠在荊州的端王叩謝聖恩,他現在也不是親王了,隻是個郡王爺。這事兒就這麼解決了,沒人犯大的政治錯誤,我大清仍是河清海晏四海升平,錯事都是荊州端王幹的,深究起來也與朝廷無關。檢討完畢,君臣俱歡。

乾隆決意要收攏皇權,第一個要下手的就是手握兵權的端親王。八旗貴族熱衷於軍功晉身,區區民變而已,更是被許多人當成鍍金的機會。為了迎合乾隆,大軍趕到時,端郡王爺已經殉國,偌大一個端王府隻剩下一個嫡出女兒和一個庶子,回京途中,那個可憐的小男孩又重傷不治了。端王一脈至此可以說斷絕了。也是端郡王沒福氣,皇上都原諒他了,還恩準他回京呢,可憐可憐。

乾隆緊接著把屠刀對準了唯一的一個異姓王。這一家很好解決,俱在京中,手上也沒什麼實權。乾隆打算緩緩氣氛。現在的滿清已經站穩了腳跟,對付異姓藩王也遠沒有先前的吃力。雖然這些藩王都是乾隆登基後親封的,但是眼看著一個個又都下去了,乾隆心中充滿了巨大的成就感。│思│兔│在│線│閱│讀│

他以在聖祖膝下撫養為榮,自己的執政風格更是向聖祖靠攏,在他看來,聖祖削藩,他也削藩,他的文治武功均可圈可點。沉浸在這種自我陶醉中,乾隆放鬆下來,對待朝政也有所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