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桑海舊聞

作者:霽夜攸然

文案

《秦時明月之諸子百家》剛出的時候寫的文,以儒家小聖賢莊為地點,描寫各種輕鬆爆笑生活o(*≧▽≦)ツ

原創主人公,無明顯CP,尊重原著!

內容標簽:曆史劇 少年漫 江湖恩怨

主角:司馬子攸,子明,子羽, ┃ 配角:伏念,顏路,張良,以及眾人 ┃ 其它:口胡,腦洞,坑已完結

==================

☆、回歸桑海

我姓司馬,字子攸,是舊時韓國人。現在秦國統一了天下,我就算是秦朝人了。

要說我的師傅呢,他就是韓非子,六國裏韓國的公子。後來他的著作流傳了到秦國,秦王政讀了《孤憤》、《五蠹》之後,大加讚賞,發出“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的感歎。可謂推崇備至,仰慕已極。秦王政不知這兩篇文章是誰所寫,於是便問李斯,李斯告訴他是韓非的著作。秦始皇為了見到韓非,便馬上下令攻打韓國。韓王安原本不重用韓非,但此時形勢緊迫,於是便派韓非出使秦國。秦王政見到韓非,非常高興,然而卻未被信任和重用。韓非曾上書勸秦始皇先伐趙緩伐韓,由此遭到李斯和姚賈的讒害,他們詆毀地說:“韓非,韓之諸公子也。今王欲並諸侯,非終為韓不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歸之,此自遣患也,不如以過法誅之。”秦王政認可了他們的說法,下令將韓非入獄審訊。李斯派人給韓非送去毒藥,讓他自殺。韓非想向秦始皇自陳心跡,卻又不能進見。秦王政在韓非入獄之後後悔了,便下令人赦免韓非,然而為時已晚。

韓非師從荀子,但思想觀念卻與荀卿大不相同,他沒有承襲儒家的思想,而是“喜刑名法術之學”,繼承並發展了法家思想,成為戰國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而我可是師父的唯一弟子,師父的師父是荀子,是儒家輩分最高的長者高人。那我算是法家還是儒家呢???韓國滅亡是在三年之前,而師父離世又在韓國滅亡的三年之前,我已經在秦韓之地不知遊蕩了多久了,真是不知如何是好啊……是不是該回齊魯大地“認祖歸宗”呢?聽說那裏可是很美的地方呢!

於是,日夜兼程,快馬加鞭的趕往齊魯大地桑海的小聖賢莊!!

這裏的情況,以前聽師父說過的,環境真是很好、很優雅,天是那麼的藍,水是那麼的清……激動的我都不知說什麼好了!

“弟子拜見掌門師伯!”我見到伏念先生,便向他施禮問好,聽師父說過的,他是儒家現任掌門人,推崇王道治國,獨創聖王劍法,外形高雅不凡,非常驕傲。對於儒家學說和天下事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並一直努力將儒家發揚光大。有把佩劍叫太阿!不過,聽我這麼一叫,他還有點錯愕了。我抬眼一瞧,又垂下眼皮,說道:“晚輩司馬子攸,晚輩的師傅是韓非先生。”

“韓非的弟子?他可是法家的啊。”

“正是。可是師父的師父不就是荀老夫子,可是儒家的長者啊。師父的思想隻不過是旁征博引,綜合吸取,成一家之言罷了。”

“可是……”他還是不怎麼相信似的。我於是又解釋道:“師傅蒙難後,我便一直在秦韓之地遊蕩,而現如今,卻沒有什麼地方可去了。”韓國滅亡已經是三年前的事了,三年前的事了……

“弟子拜見掌門師伯。”我被人帶進門去,便朝座上正襟危坐的伏念先生施禮。聽師父說過的,他可是儒家掌門人,推崇王道治國,獨創聖王劍法,外形高雅不凡,非常驕傲。對於儒家學說和天下事有著強烈的使命感,並一直努力將儒家發揚光大。佩劍是太阿。不過,被我這麼突然一叫,還有點驚訝。我抬眼望了他一眼,悠順下眼睛,保持那剛才的姿勢:“晚輩司馬子攸,是韓非先生的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