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翰是江南名士,晉go-vern-ment為自己撐麵子,網絡江南俊才。於是陸機、陸雲、張翰等被召入洛陽。他被授予齊王大司馬東曹椽職位(相當於七品小官),每年有四百石小米的俸祿,可是他看見那小米就頭疼。

飲食上習慣倒可以忍一忍,但官場上的黑暗,讓他這樣清高人無法忍受。他沒有吃五石散裸奔的習慣,所以思念家鄉情緒越來越濃。

在瑟瑟秋風中,張翰想起家鄉茭白、鱸魚。心中感慨完分。一曲《思吳江歌》由然而生。他唱到:“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三千裏兮家未歸,恨難禁兮仰天悲”歌罷,棄官回到家鄉。(他棄官是正確,不久齊王被殺,他的下屬多受到株連,陸機和陸雲就相繼被殺)。

張翰所思念的茭白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茭白、蓴菜、鱸魚),茭白就是菰。

菰在中國食用曆史很悠久,菰米在中國古代南方有些地方曾被當過主要糧食。後來人們發現有的菰不開花結果,但莖幹肥大白嫩味道十分鮮美。於是人們特地就培育這種菰,這種菰就是我們長吃的茭白(茭白是菰花莖的基底部份受病菌刺激變膨大形成的。

陸遊曾經乘船從長江入川。多年後他回憶起當時在船上賞月的場景,就寫下了《醉中懷江湖舊遊偶作短歌》,詩中寫道:“散花洲上青山橫,野魚可膾菰可烹。脫冠散發風露冷,臥看江月金盆傾”。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看到這樣場景。船在江上行,青山橫在散花洲上。釣上野魚可以和茭白烹飪,脫去帽子感受江中寒風。臥在船中看那水中的明月。舟上不太可能帶著茭白。很有可能,沙洲長著野生的茭白。順手摘來和野魚做菜。陸遊以此做詩可見他很喜歡吃茭白。

中國早期的粽子是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也許紀念屈原粽子就是撒這種粽子。

菰的果實稱為菰米、茭米、雕胡米。菰米煮出的飯又香又滑,不粘牙,也不膩口。

茭白青翠修長,婷婷玉立。剝去外殼,色白如玉。被人譽為“美人腿”。不過這個名字有點情色,想想餐桌上這個玉體橫陳名字,是否真的秀色可餐?

現在有些菜肴名字太過曖昧,比如樒汁荸薺蓮子,被命名為“和尚尼姑接吻”(想不太通,難道削了皮荸薺是和尚,蓮子是尼姑,一澆樒汁就接吻了)。削皮的黃瓜叫“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