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感的需求,你就必定有恐懼。重要的是,你必須對這個過程覺察並且了若指掌。

要達到心無恐懼的境界,並不在於追求所謂的純潔。如果你的心智靈敏、有觀察力,無所恐懼,這就是一個天真的心。隻有天真的心,才能了解真相、真理或上帝。

很不幸,在印度以及其他地方,人們都把“應該”怎麼做的理念看得非常重要,譬如我應該不訴諸暴力、我應該做好人等。這些理念永遠都把“應該”怎麼做設定在遙遠的未來,因此這些理念就永遠不能實現了。理念是詛咒,因為它阻止你直接地、簡單地、如實地麵對真相。這種“應該”怎麼做的理念,就變成了逃避的方法。

事實上,你害怕的就是麵對真相,你害怕父母會怎麼說、別人會有什麼看法,你害怕社會的壓力、怕疾病、怕死亡。但是如果你麵對真相,正視它,走入它,即使它會帶來不幸,你也要去了解它,那麼,你會發現自己的心變得非常簡單而清晰,在這種極度的清晰之中,恐懼就終止了。很不幸的是,我們都被一些荒謬的理念所教育,那些理念隻能拖延我們的了解,根本沒有任何效用。

譬如你有非暴力的理念,然而你自己真的是非暴力的嗎?所以何不麵對你自己的暴力,何不正視你自己真實的一麵?如果你觀察自己的貪婪、野心、你的享樂及使你分心的事,然後開始對它們進行了解,你會發現你的進步和成功就在每個當下,那麼時間就不存在了。

人心製造了時間的觀念以便達到某些成就,它因此也就永遠不得安寧,不能寂靜。寂靜的心才是天真而清新的,即使它有上千年的經驗,因為它是天真的、清新的,它才能解決生活中因關係而生起的困難。

問:人是自己欲望的犧牲品,因為欲望造成了許多問題 。我們要如何才能無欲?

↘↘

克:希望達到無欲的境界隻是心智的詭計罷了。因為看到欲望所造成的不幸,所以我們想從中逃脫,於是我們的心就投射出無欲的境界,然後自問:“我如何才能達到那種境界?”接著又怎麼樣呢?為了達到無欲的境界,你就壓抑自己的欲望,不是嗎?你扼殺自己的欲望,以為自己已經達到無欲的境界,然而這都是假的。欲望是什麼?它是一種活力,不是嗎?如果你扼殺自己的活力,你就使自己變得乏味而沒有生命力。此乃發生在印度的現象。那些所謂的宗教人士都扼殺了自己的欲望,隻有少數人是懂得思考的,並且是自由的。所以重點不在扼殺欲望,而是去了解活力,並且把活力用在正確的方向。

你知道的,在你年輕時,你有無限的活力,那種想要穿過高山、摘下星星的活力。然後社會就開始插手進來告訴你,要你把活力留在監牢的圍牆內,因為這是人人尊敬的行為。透過教育及各種形式的管轄和控製,你的活力就漸漸消失了。但是你需要“更多”的活力,而不是更少,因為缺少了巨大的活力,你永遠不能發現真理或真相。

所以問題的重點不在於縮減活力,而在於如何保存並增加它,如何使它獨立並且持續,但是絕不是被任何信仰或社會所支配,這樣它才會形成追尋真理或神的活動。然後活力才具有十分不同的意義。就像一顆小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麵,激起了重重的漣漪,人類的活力如果用在追尋真理上,必將創造出新文化的浪潮。那麼這份活力就是無限的、不可衡量的。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YANGER831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