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憂——貿易順差、逆差

從前有兩個海島,分別叫做勤儉島和揮霍島。勤儉島的居民很勤勞,每天努力工作,從而生產出大量食物。它們除了滿足本島居民的需要外,還出口到揮霍島。然而,揮霍島上的居民卻不太喜歡工作,相反熱衷於消費。他們從勤儉島進口食物,並用本島發行的債券作為交換。年複一年,勤儉島上的居民積累了大量揮霍島的債券,並用它們購買了揮霍島的土地,最終將揮霍島完全據為已有。

在這個小故事中,勤儉島在對外貿易中,處於明顯的順差地位。而與之相反,揮霍島則處於逆差地位。在經濟學中,貿易順差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的商品出口總值大於進口總值,又稱出超;貿易逆差則與之相反,是指一個國家的進口總值大於出口總值,又叫入超。如果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相當,則稱之為貿易平衡。

“勤儉島和揮霍島”是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講過的一則寓言故事,他以揮霍島的貿易逆差來比喻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並指出它會給國家帶來巨大危害——導致美國的淨資產以驚人的速度向海外轉移。因此,他曾說過自己並不看好美元。

眾所周知,美國貿易逆差已經連年創下曆史新高。在2007年2月1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的2006年貿易統計數字當中,貿易逆差達到7636億美元,比2005年多出533億美元。其中,尤為引人關注的就是美國對華貿易逆差,與2005年相比激增15.4%,達到2325億美元,同樣創下紀錄。美國媒體的報道稱,美中的貿易逆差在美國全部逆差中占到了30%。鑒於此,美國頻頻要求中國“加快人民幣升值的腳步”。由此,不可避免地涉及一個令人關注的問題——我國的外彙儲備。借用本文開頭的小故事,在中美貿易中,中國與美國有些類似於勤儉島和揮霍島的關係。而外彙儲備正在成為勤儉島的煩惱。

外彙儲備作為一個國家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彙率有重要的作用。一個國家的對外貿易會對該國的外彙儲備產生直接影響。以我國為例,在加入WTO之後,隨著出口壁壘的弱化,我國貿易順差迅速擴大,而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外彙儲備的迅速增加。2006年2月底,我國國家外彙儲備超過日本,躍居世界第一。到2006年年底,我國外彙儲備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而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07年12月末,我國外彙儲備餘額為1.5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43,32%。到了2008年6月份,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繼續穩居世界第一。

作為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擁有龐大的外彙儲備本來是件喜事,值得引以為傲。試想,一個人如果有撐得鼓鼓的錢袋子做家底,當然會不懼風險,心中感到踏實。充足的外彙儲備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也起著類似的效用。比如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雄厚的外彙儲備就曾讓中國免受衝擊。然而,事情總有其兩麵性。隨著我國外彙儲備的連續增長,現在它卻成為令人關注的焦點。為什麼一個國家擁有了大量外彙作為家底,反而又引起了憂慮呢?

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我國的外彙儲備中,有著巨額的美元資產。據有關專家估計,其份額大約能達到70%,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購買了美國國債。現在,麵對著越來越強勢的中美貿易順差,美國要求人民幣升值,而這就同時意味著美元貶值,勢必會引起我國大量外彙儲備的縮水。根據美國經濟學家的估計,美元至少要貶值20%,最多可能貶值40%,試想,我國價值18000億美元的巨額外彙儲備原封不動,就要麵臨著20%-40%的縮水,這將是巨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