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複給中國學生的第一封信

比爾蓋茨先生在《華爾街日報》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國政府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國待遇。文中,他特別談到了在清華大學與中國大學生那次對話的愉快經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國的這兩年來,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國內各高校與學生們進行交流。這些訪問和交流使得我有機會與成千上萬的青年學生就他們所關心的事業、前途等問題進行麵對麵的溝通。中國學生的聰明、好學和上進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與這些青年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問題是大家都十分關心的。那些已經獲得國外大學獎學金的學生,大都希望我談一談應該如何度過自己在美國的學習生涯;那些決定留在國內發展的學生,非常關心如何確定一個正確的方向,並以最快的速度在科研和學業方麵取得成功;還有那些剛剛踏進大學校門的學生,則希望我能講給他們一些學習、做人的經驗之談。最近,更有一些學生關心網絡信息產業的發展,希望了解美國的大學生是如何創業和致富的。

看到這麼多雙渴求知識、充滿希望的眼睛,我突然產生了一種衝動,那就是給中國的學生們寫一封信,將我與同學們在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一些想法以及我要對中國學生的一些忠告寫出來,幫助他們在未來的留學、工作或者創業的過程中能夠人格更完美、生活更順利,事業更成功。

一.堅守誠信、正直的原則

我在蘋果公司工作時,曾有一位剛被我提拔的經理,由於受到下屬的批評,非常沮喪地要我再找一個人來接替他。我問他:“你認為你的長處是什麼?”他說,“我自信自己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我告訴他:“當初我提拔你做經理,就是因為你是一個公正無私的人。管理經驗和溝通能力是可以在日後工作中學習的,但一顆正直的心是無價的。”我支持他繼續幹下去,並在管理和溝通技巧方麵給予他很多指點和幫助。最終,他不負眾望,成為一個出色的管理人才。現在,他已經是一個頗為成功的公司的首席技術官。

與之相反,我曾麵試過一位求職者。他在技術、管理方麵都相當的出色。但是,在談論之餘,他表示,如果我錄取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來公司工作時的一項發明帶過來。隨後他似乎覺察到這樣說有些不妥,特作聲明:那些工作是他在下班之後做的,他的老板並不知道。這一番談話之後,對於我而言,不論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怎樣,我都肯定不會錄用他。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處世準則和最起碼的職業道德“誠實”和“講信用”。如果雇用這樣的人,誰能保證他不會在這裏工作一段時間後,把在這裏的成果也當作所謂“業餘之作”而變成向其它公司討好的“貢品”呢?這說明:一個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有所作為的人的。

在美國,中國學生的勤奮和優秀是出了名的,曾經一度是美國各名校最歡迎的留學生群體。而最近,卻有一些學校和教授聲稱,他們再也不想招收中國學生了。理由很簡單,某些中國學生拿著讀博士的獎學金到了美國,可是,一旦找到工作機會,他們就會馬上申請離開學校,將自己曾經承諾要完成的學位和研究拋在一邊。這種言行不一的做法已經使得美國相當一部分教授對中國學生的誠信產生了懷疑。應該指出,有這種行為的中國學生是少數,然而就是這樣的“少數”,已經讓中國學生的名譽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另外,目前美國有很多教授不理會大多數中國學生的推薦信,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推薦信根本就出自學生自己之手,已無參考性可言。這也是誠信受到損害以後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