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生總有高峰和低穀
人生貴在磨練
在美國,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是個大學生,每逢學校過禮拜或放假,他都得趕到他父親開設的工廠去上班。他用打工的工資去償還父母為他墊付的學費和夥食開支。在廠裏他跟其他工人一樣,排隊打卡上下班,月底就憑卡片和車間給他評定的質量分和工件的數量給他結算工資。有一次,他因候車晚點而遲到了兩分鍾,那月的獎金就被扣除了一半。
當他終於熬到了大學畢業,他想他可以接管父親的公司了,可他的父親不但不讓他接管公司,而且對他更加苛刻。他想不明白,他的父親是一家公司的董事長,他家並不缺錢花,並且還經常捐錢給福利院,可就是舍不得給他一分錢,就是生活費也得定期向他的父親索要。他終於被父親逼出了家門,他恨恨地想,他肯定不是父親的親生兒子,要不然怎麼會這樣對待他呢?他想反正自己跟他父親沒關係,不如去外麵另謀生路。
他想去銀行貸款做生意,可父親堅決不給他擔保,沒有擔保人,他就沒辦法向銀行貸到一分錢。於是他隻得去給別人打工,打工期間,因為複雜的人際關係,他被人擠出了公司。失了業後,他將打工積累的一點資金用來開了家小店。小店的生意不錯,他又開了家小公司。小公司慢慢地變成了大公司。
令他萬分痛心的是,公司因為經營管理不善而倒閉了。他想到跳樓,但他實在不甘心就這樣離開人世。他認真地思索了自己的過去,思索父親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冷酷,思索自己在打工和經商中為什麼屢遭慘敗,他總結了自己的苦痛教訓。但他沒有灰心喪氣,他決心咬緊牙關挺起胸膛從頭再來,就在他振作精神,準備再幹一番的時候,他的父親出人意料地找到了他,張開雙臂緊緊地擁抱了他,並決定讓他來接管自己的公司。對於父親的決定他非常不解,他說,我現在是個一無所有甚至是個失敗的人,你為什麼還要我接管你的公司呢?他的父親說,不,孩子,你雖然跟幾年前一樣,依然沒擁有金錢,但你擁有了一段可貴的經曆,這段經曆對你來說是一場苦難的磨練,然而它卻是可貴的。如果我前幾年就將公司交給你,那麼很難說你會把公司經營管理得很好,也可能遲早會失去這家公司,最終變得一無所有。可是現在你擁有了這段經曆,你會珍惜這家公司,而且會把它管好,還會讓它不斷發展壯大。孩子,無論幹什麼事情,不經受一番磨練是幹不好的。
果然,他不負父親的期望將一家規模不大的公司發展成了今天這樣一家令全球人為之矚目的大公司。他就是伯克希爾公司總裁,有著“美國股神”稱號的沃倫·巴菲特,他的父親叫霍華德·巴菲特。
受父親的影響,沃倫·巴菲特一生節儉,謹慎從事。他的西服經常是舊的,錢包是舊的,汽車也是舊的,甚至,他住的房子也是舊的。他現在擁有350多億美元資產(大約相當於石油富國科威特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是個真正的富翁,數十年來,他從不向銀行借貸,負債率幾乎為零。
人生感悟:
無論多麼成功的人,大都經曆過我們無法想象的失敗和磨難,但苦難的經曆和磨練,卻往往是成功者的法寶。這樣的經曆,常常使人更懂得熱愛和珍惜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使人一旦從失敗中站起來,就能站得更高,行得更遠。
小蛾出世
辛迪從小就熱愛大自然,讀小學時就喜歡在課餘時間搜集一種棕色的繭。到了春天,她驚喜地看著小蛾從繭裏麵掙紮著出來,這些小生命是那樣的美麗動人。
有一天,她不忍心看著一隻小蛾從繭裏出來時那種因備受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樣子,用剪刀把連著繭的絲剪斷了。她想:用自己的熱心幫助使受到束縛的小蛾得到解脫,當然是助了它一臂之力。不料,小蛾沒過多久就死去了。
辛迪心痛得大哭起來,她根本沒有意識到結果會是如此可怕。
母親匆忙走了過來。在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後,她輕輕地拍拍女兒的肩膀說:“孩子,小蛾從繭裏麵出來時必定是要拚搏奮鬥的,不可能舒舒服服。因為隻有這樣,它才能使身體裏麵的廢物排除幹淨。如果讓其留在體內,小蛾就會變得先天不足而活不成。”
辛迪睜著大眼睛,認真地聽著。後來隨著閱曆的增加,她慢慢體會到,人也像小蛾一樣,離開了努力奮鬥,也會變得軟弱無力,某些寶貴的東西便會消失得一幹二淨。
人生感悟:
鳳凰再生,需要在烈火中洗禮;花兒開放,需要在風雨中拚搏。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今天我們所遇到的一切失敗與磨礪,都是鳳凰涅槃的大火,是狂風暴雨的洗禮,可是,經過這一番的艱難困苦,我們終能破繭而出,化蛹為蝶。
犯過錯誤的人身價更高
某公司招聘職業經理人,經過初試、複試等四輪淘汰後,隻剩下六位應聘者,但公司最終隻選擇一人作為經理。所以,第五輪將由老板親自麵試,因此接下來的角逐將會更加激烈。
可是當麵試開始時,主考官發現考場上出現了七名考生,於是問:“有不是來參加麵試的人嗎?”這時,坐在最後麵的一個男子站起來說:“先生,我第一輪就被淘汰了,但我想參加這次麵試。”
話音一落,全場立刻爆笑,就連站在門口為人們倒水的那個老頭兒也忍俊不禁。
主考官不解地問:“你連第一關都過不了,還有什麼必要參加這次麵試呢?”
這位男子說:“因為我掌握了別人沒有的財富,我自己本人即是一大財富。”
隨後又是一陣哄堂大笑,大家都認為這個人不是頭腦有毛病,就是狂妄自大。
這個男子解釋說:“我雖然隻是本科畢業,隻有中級職稱,可是我有著十年的工作經驗,曾在12家公司任過職……”
這時主考官插話說:“雖然你的學曆和職稱都不高,但是工作十年倒是很不錯,不過你卻先後跳槽12家公司,這可不是一種令人欣賞的行為。”
男子說:“先生,我沒有跳槽,而是那12家公司先後倒閉了。”
全場第三次爆笑。
一個考生說:“你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失敗者!”
男子也笑了:“不,這不是我的失敗,而是那些公司的失敗。正是這12次失敗經曆,讓我積累了許多財富。”
這時,站在門口的老頭兒走上前,給主考官倒茶。
男子繼續說:“我很了解那12家公司,我曾與同事努力挽救它們,雖然沒有成功,但我知道錯誤與失敗的每一個細節,並從中學到了許多東西,這是其他人所學不到的。很多人隻是追求成功,而我,更有經驗避免錯誤與失敗!”
男子停頓了一會兒,接著說:“我深知,成功的經驗大抵相似,容易模仿;而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用十年時間學習成功經驗,不如用同樣的時間經曆錯誤與失敗,這樣所學的東西更多、更深刻;別人的成功經曆很難成為我們的財富,但別人的失敗過程卻是!”
男子離開座位,做出轉身出門的樣子,又忽然回過頭說:“我的這些經曆培養了我對人、對事、對未來的敏銳洞察力,舉個例子來說吧,真正的考官,不是您,而是這位倒茶的老人。”
在場所有人都感到驚愕,不約而同地將目光轉向倒茶的老頭兒。那老頭兒詫異片刻,很快又恢複了鎮靜,隨後笑了:“很好!看來你的經驗確實豐富,我們公司正需要你這種人才。你被錄取了!”
人生感悟:
一生中從沒有經曆過失敗的人,可以說基本上沒有,失敗當然是一種陣痛,但它帶來的寶貴經驗,很多人並不能正確認識,他們往往覺得這些失敗的經曆不僅痛苦,而且難以啟齒,力圖回避它。但隻有真正認識了失敗,才能得到失敗帶來的這筆巨大的財富。
生命的高度
有這樣兩個關於動物的故事。
正是青黃不接的初夏,一隻老鼠掉進了一個盛得半滿的米缸。一陣驚慌後,它試著跳了幾下,完全可以逃出去。於是,餓慌了的它,麵對飛來的“橫福”,一通飽吃,吃完倒頭便睡。不知不覺中吃了睡,睡了吃,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米缸見底了,它才覺得該逃走了。它連續跳了幾下,不由得心裏發了慌——身體發胖,彈跳性沒了。望著比自己掉下來時增加了一倍更難以企及的高度,它知道自己的結果,不是被主人用棍棒打死,就是餓死缸中。
一頭驢子不小心掉到一口井裏,他伸長脖子長鳴著向井外求救,盼著主人把它救出去。不一會兒,驢子的主人就聽到了聲音,他立即喊來附近鄰居,商量如何把驢子救上來。大家想了好半天,卻還是一籌莫展。最後有人說,反正驢子已經老了,就填上土把驢子埋掉吧,況且這口枯井遲早要填上,主人默認了。
於是人們拿起了鏟子開始填井。當第一鏟泥土落到枯井中,驢子叫得非常恐怖——它顯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圖。
又一鏟泥土落進了枯井中,驢子這回出乎意料地安靜了。人們發現此後每一鏟泥土打在它的背上,驢子都在做一件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腳下使自己站得高一點。
人們不斷地把泥土往枯井裏鏟,驢子也就不停地抖落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就這樣驢子終於慢慢升到了井口,在旁人驚奇的目光中一步步走出了枯井。
人生感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老鼠因為生活太美好,以至於生活能力大打折扣,危機到來時,無以應對;而驢子生處絕境,其求生本能催發出其無窮智慧,竟能創造生命奇跡。看來,困境並不一定是壞事。
世界不止一扇門
這一天,49歲的伯尼·馬庫斯像往常一樣,拎著心愛的公文包到公司上班。在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他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才坐到今天職業經理人的位置上,其中充滿了艱辛困苦。他隻要再這樣工作11年,就可以安安穩穩地拿到退休金了。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這將是他在公司工作的最後一天。
“你被解雇了!”
“為什麼?我犯了什麼錯?”他驚訝、疑惑地問。
“不,你沒有過錯,公司發展不景氣,董事會決定裁員,僅此而已。”
是的,僅此而已。他在一夜之間,從一名受人尊敬的公司經理成了一名在街上流浪的失業者。
和所有的失業者一樣,繁重的家庭開支迫使伯尼·馬庫斯必須找到生活來源。那段日子,他常常去洛杉磯一家街頭咖啡店,一坐就是幾小時,化解內心的痛苦、迷茫和巨大的精神壓力。
有一天,他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和他一樣、同是經理人現在也同樣遭到解雇的亞瑟·布蘭克。兩個人互相安慰,一起尋求解決的辦法。
“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創辦一家公司呢?”
這個念頭像火苗一樣,在伯尼·馬庫斯腦中一閃,點燃了壓抑在心中的激情和夢想。於是,兩個人就在這間咖啡店裏,策劃建立新的家居倉儲公司,兩位失業的經理人為企業製定了一份發展規劃和一個“擁有最低價格、最優選擇、最好服務”的製勝理念,並製定出使這一優秀理念在企業發展中得以成功實踐的一套管理製度,然後,就開始著手創辦企業。時值公元1978年春天。
這,就是美國家居倉儲公司。僅僅二十多年的時間,公司就發展成擁有775家店、16萬名員工、年銷售額300億美元的世界500強企業,成為全球零售業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
奇跡始於20年前的一句話:你被解雇了!
是的,“你被解雇了”是我們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最不願聽到的一句話,但正是這句話,改變了伯尼·馬庫斯和亞瑟·布蘭克兩個人的一生。如果不是被解雇,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要創辦美國家居倉儲公司;如果不是被解雇,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躋身世界500強:如果不是被解雇,他們倆現在隻是靠每月領退休金度日的垂暮老人。
人生感悟:
失業,真是件讓人害怕的事,遭遇失業,人生可以說是真正進入寒冬。不過,失業也許就是上天對你能力的考驗,是一蹶不振,還是百折不撓,常常就是一閃念之間的事。要讓這個冬天快點過去,那就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去開創屬於自己的神話吧。
老鷹的再生
據說,在鳥類中,壽命最長的是老鷹,它的年齡可達七十歲。但是如果想活那麼長壽命的話,就必須在它四十歲的時候作出困難而重要的抉擇。
當老鷹活到四十歲時,它的爪子開始老化,不能夠牢牢地抓住獵物,並且它的喙會變得又長又彎,幾乎能夠碰到胸膛。同時,它的翅膀也會變得十分沉重,使它在飛翔的時候非常吃力。在這個階段,它隻有兩種選擇:第一就是等死;第二就是要經曆一個它一生之中最痛苦的過程來蛻變和更新,這樣才能夠繼續活下去。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需要約一百五十天的漫長錘煉,而且必須得很努力地飛到山頂,在懸崖的頂端築巢,然後停留在那裏不能飛翔。
首先,它要做的就是用它的喙不斷擊打岩石,直到舊喙完全脫落,然後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靜靜地等候新的喙長出來。之後,還要經曆更為痛苦的過程——用新長出的喙把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出來。當新的指甲長出來後,老鷹再把舊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掉,等待五個月後長出新的羽毛。這時候,老鷹才能開始重新飛翔,從此得以再過三十年的歲月。
人生感悟:
人的一生不大可能在某一種生活狀態中停留太久,春風得意常常就伴隨著艱難困苦,平靜的生活下可能波濤洶湧。痛苦一旦來臨,我們別無選擇,隻能像鷹一樣曆經痛苦的錘煉,讓自己脫胎換骨,百折不回,才能劫後重生,煥發新的生命的光彩。
嘲笑使他偉大
拿破侖的父親是一個極高傲但是窮困的科西嘉貴族。父親把拿破侖送進了一個在布列納的貴族學校,在這裏與他往來的都是一些在他麵前極力誇耀自己富有、而譏諷他窮苦的同學。這種一致譏諷他的行為,雖然引起了他的憤怒,而他卻隻能一籌莫展,屈服在威勢之下;畢竟自己是窮苦出身,而他們都是富人。
後來實在受不住了,拿破侖寫信給父親,說道:“為了忍受這些外國孩子的嘲笑,我實在疲於解釋我的貧困了,他們唯一高於我的便是金錢,至於說到高尚的思想,他們是遠在我之下的。難道我應當在這些富有高傲的人之前謙卑下去嗎?這種日子真的還要這麼持續幾年嗎?”
“我們沒有錢,如果你不願意一輩子被人這樣嘲笑,你就必須在那裏讀書。”這是他父親的回答,因此使他忍受了5年的痛苦。但是每一種嘲笑,每一種欺侮,每一種輕視的態度,都使他增加了決心,發誓要做給他們看看,他確實是高於他們的。他是如何做的呢?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一點也不空口自誇,他隻心裏暗暗計劃,決定利用這些沒有頭腦卻傲慢的人作為橋梁,去使自己得到技能、富有、名譽和地位。
等他到了部隊時,看見他的同伴正在用多餘的時間追求女人和賭博。而他那不受人喜歡的體格使他決定改變方針,用埋頭讀書的方法,去努力和他們競爭。讀書是和呼吸一樣自由的。因為他可以不花錢在圖書館裏借書讀,這使他得到了很大的收獲。他並不是讀沒有意義的書,也不是專以讀書來消遣自己的煩惱,而是為自己理想的將來做準備。他下定決心要讓全天下的人知道自己的才華:因此,在他選擇圖書時,就以這種決心為選擇的範圍。他住在一個既小又悶的房間內。在這裏,他臉無血色,孤寂,沉悶,但是他卻不停地讀下去。他想象自己是一個總司令,將科西嘉島的地圖畫出來,地圖上清楚地指出哪些地方應當布置防範,這是用數學的方法精確地計算出來的。因此,他數學的才能獲得了提高,這使他第一次有機會表示他能做什麼。
他的長官看見拿破侖的學問很好、便派他在操練場上執行一些工作,這是需要極複雜的計算能力的。他的工作做得極好,於是他又獲得了新的機會,拿破侖開始走上有權勢的道路了。這時,一切的情形都改變了。從前嘲笑他的人,現在都湧到他麵前來,想分享一點他得的獎勵金;從前輕視他的,現在都希望成為他的朋友;從前譏笑他是一個矮小、無用、死用功的人,現在也都改為尊重他。他們都變成了他的忠心擁戴者。
人生感悟:
人的出身以及隨之而來的困境,是我們都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生活。逆境常常是一味猛藥,體虛氣短的人,可能會因此喪命,但體格強健意誌堅定的人,卻能因此而百毒不侵。
馬腹上的虻
一天,一個人走在鄉間小道上,看見一個農夫正趕著一匹馬犁地。當他走上前去準備問候這個農夫的時候,突然看到在那匹馬的側腹上有一隻很大的虻。很明顯,那隻虻正在叮咬那匹馬,而且把那匹馬叮得很不自在,因此他就想把那隻虻趕走。
正當他舉起手來的時候,農夫製止了他。農夫說:“請不要趕走它,朋友。您知道嗎,正因為有了這隻虻,這匹老馬才一直不停地動著。”
人生感悟:
人在一種環境中呆的時間太長,經常會失去前進的動力,這時,如果出現一些小小的困難,遭遇一些失敗,也許並不是太壞的事。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帶給你煩惱和不幸的人或事情,讓你重新爆發出新的生活的熱忱,促使你不斷地前進。
猶太人成功的秘訣
美國作家馬克·吐溫曾這樣寫道:“猶太人的數目還不到人類總數的1%,本來應該像燦爛銀河中的一個小星團那樣不起眼,但是他們卻經常成為人們的話題,受到人們的關注。”
根據日本《現代周刊》報道,在美國資產排名前400的富豪家族中,猶太人占了23%;如果僅限於前40個,猶太人則占了40%。而猶太人在全美人口中僅占2%。
根據《福布斯》雜誌的報道,世界前400名億萬富翁中,有60人是猶太人,占總數的15%。
猶太人在諾貝爾獎領域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截至2001年。猶太人的獲獎累計已達129人,其中醫學獎45人、物理學獎31人、化學獎22人、經濟學獎13人、文學獎10人、和平獎8人。
長期以來,猶太人由於沒有自己的國家,而被迫在他人國家中生活。因而經常受到歧視,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德國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為了在逆境下生存,猶太人的智慧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由於受到迫害,猶太人無法從事相對固定的農業和製造業,不得不遠離各個時代的主要產業,而從事其他人沒有幹過的新產業,不得不開拓新的商業機會。他們就是所謂的夾縫產業的先驅者。在美國,猶太人在好萊塢的電影業中獲得了成功。百貨商店也始建於猶太人。
猶太人中湧現出了眾多大學教授、記者、作家、音樂家、律師、醫生等人才。
人生感悟:
猶太人成功的原因,很關鍵的一條就是視逆境為機遇,注意在逆境之中磨煉才幹。逆境是任何人都無法避免的,但是麵對逆境的心態卻因人而異。悲觀和樂觀,歎息和振奮,兩種不同的心態,在麵對相同的逆境時,結果就會完全相反。
短劍客
一名劍客前去拜訪一位武林泰鬥,請教他是如何練就非凡武藝的。武林泰鬥拿出一把隻有一尺來長的劍,說:“多虧了它,才讓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劍客大為不解,問:“別人的劍都是三尺三寸長的,而你的劍為什麼隻有一尺長呢?兵器譜上說:劍短一分,險增三分。拿著這麼短的劍無疑是處於一種劣勢,你怎麼還說這把劍好呢?”武林泰鬥說:“就因為在兵器上我處於劣勢,所以我才會時時刻刻想到,如果與別人對陣,我會是多麼的危險,所以我隻有勤練劍招,以劍招之長補兵器之短,這樣一來,我的劍招不斷進步,劣勢就轉化為優勢了。”
這位劍客聽後,按照武林泰鬥說的方法去練劍,後來也成了一位武林高手。
人生感悟:
老子早就說過了禍福相倚、長短相形的觀點,人之所短也能變為己之所長。劣勢並不等於失敗,清醒地認識劣勢,時時提醒自己克服它,劣勢也能成為致勝的秘密武器。
銀行家阻斷了“窮小子”的戀愛
在一次舞會上,18歲的狄更斯認識了一位叫瑪利亞·比奈爾的姑娘,他覺得瑪利亞氣質高貴。美麗清純,非常迷人——狄更斯愛上了這位姑娘。而瑪利亞也被風度翩翩、能歌善舞的狄更斯所吸引。可以說,兩人是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
正當狄更斯愛得發狂的時候。一記悶棍打得他有點驚慌失措。因為瑪利亞的父親看不起狄更斯,開始從中作梗。
狄更斯家中很窮,父親原本是海軍會計處裏的一名職員。因債台高築,在狄更斯10歲時被關進了債務監獄。狄更斯11歲時便當學徒工,之後又在律師事務所幹雜工,因為自己勤學不輟。掌握了速記,才到一家報社當了一名記者。瑪利亞的父親是一個銀行家,眼裏看到的隻有黃金與鈔票。他既不會欣賞狄更斯的才華,也不會為狄更斯個人艱苦奮鬥的精神所感動,自然不同意把自己的寶貝女兒嫁給這個“窮小子”。
於是,在這個銀行家的安排下。瑪利亞到法國遊曆了幾個月,回來之後判若兩人,對狄更斯冷若冰霜,拒絕和他交往了。
狄更斯失戀後非常痛苦,但他從小在逆境中養成的勇敢無畏的性格使他很快從失戀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在做記者的同時,他開始天天到大英博物館讀書。在那裏,他讀了大量的文學、哲學甚至包括自然科學等著作,大大充實提高了自己,他的文學修養也有了長足的進步。
之後,他便結合自己苦難的成長經曆,以及失戀後的切身感受,寫成文章在報刊上發表,這便有了《波滋特寫集》的出版。
《波滋特寫集》印行後,很受讀者歡迎,使狄更斯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從此,他便走上了文學創作之路,出版了《艱難時世》、《大衛·科波菲爾》、《董貝父子》等名著,成為英國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人生感悟:
也許多年以後,狄更斯最感謝的人應該有瑪利亞的父親吧。沒有他,就沒有狄更斯在飽嚐失戀的痛苦之後,毅然發憤讀書、辛勤創作。困難帶來的打擊往往出人意料,隻有在困境中艱辛努力、毅然奮鬥,那麼,它帶來的美好結局也往往出人意料。
鑒真大師
鑒真大師剛剛遁入空門時,寺裏的住持讓他做個誰都不願做的行腳僧。
但是,每天他都很勤奮地做著住持交給的工作,已經兩年了,他每天如此,從來沒有一次讓住持對他的工作覺得不滿。可是他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別人都在做很輕鬆的活,而自己卻一直做寺裏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一做就是兩年這麼長的時間。
一直以來,他都難以接受,他認為自己很委屈,覺得住持分配得一點都不公平。終於有一天,已日上三竿了,鑒真依舊大睡不起。住持推開鑒真的房門,隻見床邊堆了一大堆破破爛爛的瓦鞋。住持很奇怪,於是叫醒鑒真問:“你今天不外出化緣,堆這麼一堆破瓦鞋幹什麼?”
鑒真打了個哈欠說:“別人一年都穿不破一雙瓦鞋,我剛剃度一年多,就穿爛了這麼多的鞋子。”
住持一聽就明白了,微微一笑說:“昨天夜裏剛下了一場雨,你隨我到寺前的路上走走吧。”
寺前是一座黃土坡,由於剛下過雨,路麵泥濘不堪。
住持拍著鑒真的肩膀說:“你是願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還是想做一個能光大佛法的名僧?”
鑒真回答說:“當然想做光大佛法的名僧。”
住持撚須一笑接著問:“你昨天是否在這條路上走過?”
鑒真說:“當然。”
住持問:“你能找到自己的腳印嗎?”
鑒真十分不解地說:“我每天走的路都是又幹又硬,哪裏能找到自己的腳印?”
住持又笑笑說:“今天再在這路上走一趟,你能找到你的腳印嗎?”
鑒真說:“當然能了。”
住持笑著沒有再說話,隻是看著鑒真。鑒真愣了一下,然後馬上明白了住持的教誨,開悟了。
人生感悟:
不經曆風雨,就像一雙腳踩在平坦又堅硬的大路上,很難留下自己的腳印。而那些在泥濘中行走過的人,自己的腳印才能深深地印在身後的道路中,才能體味真正的痛苦和歡樂。
漁王
在沿海的一個農村,有一個人特別精通打魚,村裏人都很佩服他。於是,村裏人都稱呼他為“漁王”。
漁王有三個漁技平庸的兒子。他經常向人訴說心中的苦惱:“我真不明白,我捕魚的技術這麼好,我的孩子們竟然連我的一成都學不到,為什麼會這麼差?我從他們懂事起就傳授捕魚技術給他們——從最基本的東西開始,告訴他們怎樣織網最容易捕捉到魚,怎樣劃船最不會驚動魚,怎樣下網最容易讓魚入甕。他們長大了,我又教他們怎樣識潮汐,辨魚汛……凡是我長年辛辛苦苦總結出來的經驗,我都毫無保留地傳給了他們,可他們的捕魚技術竟然趕不上技術比我差的漁民的兒子!”